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特刊 锡林郭勒:丰收画卷如此生动

第7版: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26 日 星期二   07

锡林郭勒:丰收画卷如此生动

作者:

锡林郭勒:丰收画卷如此生动

仲秋时节,锡林郭勒草原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广袤草原,各类农机穿梭作业……

机械作业的轰鸣声,农牧民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如画“丰”景。

在太仆寺旗千斤沟镇后店村的马铃薯园区内,收获机轰鸣作响,颗颗“金豆豆”争先恐后地“跳”出地面,分拣、打包、装车,场面繁忙且有序。“今年承包了1000多亩地,从8月22日开始收土豆,这些土豆都是订单式销售,价钱不错,一斤能卖到一块多。”王少华介绍说。

不远处的田地里,一排排大白菜长势喜人,工人们将刚刚采收起来新鲜饱满且混着泥土的蔬菜一颗颗装入袋中,等待装车运走。

种植户胥海龙从2021年开始包地种菜,已有3个年头。“今年种植了3000多亩菜花,市场价格一斤一块多,比去年多几毛。蔬菜经过包装后发往上海、浙江、港澳台等地。”胥海龙高兴地说。

据了解,太仆寺旗今年共计种植马铃薯38.9万亩,蔬菜7.92万亩。当下,包括马铃薯、蔬菜、燕麦等在内的农作物正在陆续收获。山坡上、田地里,绿油油、黄澄澄……田野里流淌着丰收的希望。

东乌珠穆沁旗呼热图淖尔苏木巴音淖尔嘎查的草场一派繁忙景象,当地牧民在新型农机的助力下,忙着打草储备过冬草料。

巴音淖尔嘎查牧民布仁毕力格说,他家自有3600亩草场,租了2000亩草场,草场共计5600亩,8月22日开始打草以来,已打草场近800亩,每亩可以打出130斤草,足够自家牛羊过冬用了。

在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宝力根嘎查打草场,随着打草机划过,草场上留下一道道草带,空气中弥漫着牧草的清香,牧民哈斯图力古尔介绍,目前打完400亩,每亩可以打出50至60斤草,再买些青草和饲料就足够自家牛羊过冬。

据了解,巴彦胡舒苏木集中打草场面积达46万亩。

西乌珠穆沁旗各肉业也迎来生产高峰期。在西乌珠穆沁旗聚宝原肉业有限公司,牧民们将一车车出栏的羔羊送到冷库屠宰加工,检疫、装卸,忙得不亦乐乎,在屠宰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上进行畜产品屠宰、分割、包装,现场分工协作,井然有序。

截至目前,西乌珠穆沁旗共出栏牲畜23万头只,其中出栏大畜5万头,出栏小畜18万只。全旗5家肉食加工企业的日屠宰量为7500头,共屠宰羊7.76万只。

在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牧民李文卓家草场,4辆大型机械正在自家3000亩草场上工作,为牛羊备足了过冬“口粮”。李文卓说:“今年雨水充沛,牧草长势喜人,预计能割200多吨饲草,牛羊过冬没有问题。”

今年,乌拉盖管理区打草场面积为180万亩,平均高度为22.6厘米,平均盖度为75.8%,截至目前,平均每亩鲜草产量为257.58公斤,平均每亩干草产量105.01公斤。

为使农牧民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乌拉盖管理区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落实农机购置、草原生态补奖等补贴资金,优化完善惠农惠牧补贴管理机制,截至目前,2023年购机户已申请农机购置补贴366.7万元。

在镶黄旗广袤的草原上,夕阳西下,一捆捆收割好的草垛散落在金色的草原上,与牧民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成为金秋草原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今天作业的1000多亩草场中有800多亩能产草。今年入伏期间连续下了几场雨,产草量很好。我家另外还有两个草场还没开始打草。加上这两个草场预计能产四五千捆草。”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四面井嘎查牧民宝日朝鲁说道。

今年,锡林郭勒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统一打草时间,并要求做到每打草300米保留20米以上的草场植被作为草籽带,留茬高度控制在6厘米,严禁掠夺式生产经营,植被盖度在30%以下的,草群平均高度在15厘米以下、干草产量每亩在30公斤以下的草场禁止打草,同时,采取划区分片轮刈以及对运输车辆规定行驶路线等措施,确保天然草牧场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据《锡林郭勒日报》)

乌兰察布田间地头劳作忙 张张笑脸迎丰收

眼下,正值马铃薯、玉米丰收高峰期。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子镇六苏木村,金色的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农民忙着收割、装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在种植大户师有明的农田里,只见两台农机轰隆轰隆地从马铃薯垄上驶过,随着分离筛的滚动,一排排马铃薯滚落而出布满田垄。现场50多名工人每人后背系着一叠编织袋,一只手扯着袋子弓腰向前走,另一只手不住地将马铃薯从泥土中扒出来扔进袋子里。装满后工人便直起身子,拎起袋子使劲蹾,随后找根绳将袋口一扎,一袋马铃薯就装好了。不到一个小时,工人们已经将成袋的马铃薯搬运到货车上准备发货。

甲拉拉轨就是50多名工人中的一员,他和工友们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辗转河北、山西、甘肃等马铃薯种植区域一路北上,在收获季前来打短工。“第一天干完活,晚上回去真是累得不行,尤其腰特别酸疼,现在已经习惯了。”甲拉拉轨一边熟练地分拣着马铃薯,一边笑呵呵地说道。

种植大户师有明一边指挥着工人干活,一边不停地接听订单电话。55岁的师有明在种植行当已经有15个年头了,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和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今年他种的马铃薯又迎来了大丰收,亩产达8000斤以上,品种有V7、希森6号等,将销往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

“我今年种了1800多亩马铃薯和1200多亩玉米,最近马铃薯行情比较好,每公斤能卖到1.6元左右,前几年主要销往北方一些城市,最近这两年江浙地区的市场也打开了,他们都很认可咱们乌兰察布产的马铃薯。”师有明说。

马铃薯迎来大丰收的同时,白海子镇赵家村的水果玉米也迎来了丰收季。种植户王平的地里,高过头顶的甜玉米一眼望不到边。剥开深绿色的叶子,一个个玉米棒子颗粒饱满,大拇指的指甲揿进嫩黄色的玉米粒,乳白色的浆汁瞬间溢出。

不远处,农机手范燕军正开着玉米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随着收割机的驶过,一排排玉米秆便应声“倒地”,脱了皮的玉米快速“蹦”进了集粮箱。两个来回,集粮箱就装得满满当当。

“每到收割季,城区周边的农户就开始打电话联系我,一天作业的时间也不等,有时候半天就干完了,有时候得干到晚上,一般收割到10月底就结束了。”范燕军边擦汗边对记者说,“虽然有时候会感觉有点辛苦,但回报还可以,除了油钱,一天能赚1000多元,知足啦!”

在马莲渠乡三股泉村的玉米地里,大型玉米青贮收割机和运输车正开足马力“工作”。两辆运输车轮番运输,将粉碎的青贮料送往周边企业和养殖户的青贮窖里,为越冬牲畜储备“粮食”。李富国夫妇弯着腰,挥舞着镰刀,也忙着收割自家的青贮玉米。“我家大部分土地都流转给种植大户了,留下了这小部分地我们种了点青贮玉米作为家里牛、羊的饲料。”李富国说,这几年通过发展养殖业,他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今年,集宁区马铃薯播种面积达12000亩,每亩产量达8000多斤。这几天玉米也开始收割了,水果玉米每亩产量一吨半左右,糯玉米最高能达到两吨,青贮玉米预计在10吨以上,价格和去年持平。”集宁区农牧水利局科技特派员王越文介绍。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集宁区通过政策引导、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民种植青贮玉米等,让种植业和养殖业“互动起来”,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以种代养、以养促种”的致富新路子。未来,集宁区将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赛娜)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