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要闻 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我区 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居延汉简:穿越千年 再见戍边生活 赤峰市林西县:活畜市场交易旺 鄂尔多斯:“光伏海洋”照亮生态致富路 “调”出玉米增产方 “育”成肉牛升级路 为“十四冬”暖场 校园掀起“冰雪热”

第2版: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24 日 星期二   02

居延汉简:穿越千年 再见戍边生活

作者:

本报记者 王丰

额济纳河一路向北,奔腾不息,在过了达来呼布镇后,穿过胡杨林区,向北流淌60公里,最后一头扎进居延海。

在额济纳旗胡杨林区往东,还有一个地方叫“古居延泽”。此地与居延海两地虽然名字不一,但其实原本就是一个湖。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东忽西,湖面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居延”是西夏语,为“流动的沙漠”之意。此湖后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西湖即居延海(西居延海),东湖称古居延泽(东居延海)。

西汉时期,官至伏波将军的路博德来到居延海地区,他是史料记载最早来到居延海的朝廷要员。

《汉书·武帝纪》:“使强都尉路博德筑居延。”又《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路博德“屯居延,卒”。路博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常年的征战奔波中,东到辽宁,南抵今海南岛境内,北至朔方,西屯居延,他的踪迹几乎遍及了大半个中国。

太初三年(前102年),经历了人生起伏的路博德奉命到居延屯戍。在路博德的指挥下,屯戍居延的广大军民在额济纳河流域几百里的狭长地,构筑了城、障、亭、燧一系列军事防御工事,统称“遮虏障”或“居延边塞”。

居延边塞防御体系的建成,标志着居延地区从此归入中原西汉王朝的版图,成为西汉王朝保卫丝绸之路的边防重地和前哨营垒,使居延地区与汉王朝的命运从此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在今天的额济纳河两岸,这些遗迹依然星罗棋布,依稀可寻。

1927年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作为第一批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队员来到额济纳时,就曾在居延地区的一处废墟中发现了写有汉字的木简残片,他认为这些木简均是汉晋时期的物品,说明这一带就是汉代的“遮虏障”所在。3年后科考队员贝格曼再次来到居延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汉简。1972年至1976年间,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地区和驻军部队等单位组成居延考古队,对额济纳旗境内汉代居延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又一次发现了大量的居延汉简。1998年至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阿拉善博物馆、额济纳旗文物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居延遗址再次进行调查和发掘,也新发现了不少汉简。仅汉代在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持续200多年,其间形成了大量的居延汉简。

由于居延汉简出土的时间有所不同,因此出现了“旧简”“新简”和“额济纳汉简”之称。即把1930年出土的1万余枚居延汉简称为“旧简”;1972年以后出土的2万余枚居延汉简称为“新简”;1998年以来出土的500余枚居延汉简称为“额济纳汉简”。

居延汉简中,年代最早的纪年简为元朔元年(前128年),最晚的一枚是西晋太康四年(283年)九月七日,现被保存于额济纳旗文物所。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