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政经 北方稀土中重稀土金属产品首次实现规模化生产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党建引领赋能审批服务“加速度” 闫强:传承出新“塑”非遗 金秋结硕果 沃野收获忙 中药材变瑰宝 固阳黄芪走出深闺 总签约额13.8亿元 锡林郭勒味道“火出圈” 两个亿元项目 在呼和浩特经济技术 开发区集中开工 内蒙古4项举措 助力“知产”变“资产” 自治区首家 “数字化产教融合型”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运营

第3版:政经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24 日 星期二   03

闫强:传承出新“塑”非遗

作者:

初见非遗泥塑传承人闫强,他正坐在工作室中,一边将手里的泥巴进行拍捏,一边旋转着面前的雕塑转台,两小时左右,一捧再普通不过的泥土,在闫强的手下,变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蒙古族姑娘形象的泥人,令记者连连称赞。

“受爷爷、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画画,也在那时,就开始看着爷爷做泥塑,帮着爷爷做简单的泥活儿。”当问及闫强为何走上泥塑行业时,他瞬间来了精神,随即又专注着手中正在精雕细琢的蒙古族姑娘泥塑,一点点加泥,一次次喷水,沉浸其中,聚精会神。为了提升作品的价值,他把当地文化融入泥塑中。他说:“不管从事哪行哪业,我们都要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要让别人从自己的作品中体会到当地文化的精髓,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四子王旗的闫强先后就职于旗第六小学、第三小学担任美术教师。教学之余,他从未放弃过对泥塑、陶艺的制作研究与传承创新,作为非遗传承人,如何把这项技能传承和发展下去,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2017年9月,在旗教体局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把泥塑、陶艺课程引入校园,成为第三小学校本课程和社团的特色课程,赢得了广大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截至2022年,共培养了200多名泥塑、陶艺学生和多位美术教师。“让非遗走进校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出一批批小小‘传承人’,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闫强高兴地讲道。

闫强得知吉生太镇城卜子古城先后出土了大量的宋、金、元钧瓷器物,他多次联合专家进行考察,在城卜子古城发现大量窑灰和烧造痕迹,怀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对钧瓷文化传承和复烧的执着信念,他决定复烧断代800多年的钧瓷。

2014年开始,他先后去山东、江西省景德镇、河南等地学习考察,师从景德镇国家级技能大师占绍林,拜师蒙钧瓷研发创始人周文波老师。历经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2017年,成功复烧出断代800多年的钧瓷,并得到专家学者们的一致好评。4年多的拜师学艺,艰苦探索,在各大名师的指导下,闫强还打造出了四子王旗本地特色的陶瓷产品,先后制作了“四子王尊”“神舟杯系列茶具”“草原文化系列陶瓷作品”“如意神舟主人杯”等上千件钧瓷精品和旅游纪念品,为四子王旗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与内蒙古职业学院达成陶艺教学和产品研发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内蒙古自治区高端礼品。

记住乡愁,守住技艺,留住记忆。闫强十几年初心未改,始终致力于在本土打造一个从非遗文化传播教学,到非遗技术沉浸式体验,再到非遗文化产品孵化落地的完整生态,争取将四子王旗本土有限的资源用无限的激情和创意,打造具有四子王旗品牌的“陶艺文化”,为四子王旗的教育教学发展、文化旅游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注入“非遗”动力。

谈到未来,闫强讲道:“非遗传承人不只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非遗技艺要守正创新,我们要传承和保护的是文化,对于非遗技艺的形式、内容的创新并不会改变其本质,非遗传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让非遗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张蜀雁)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