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健康周刊 内蒙古:病有所医 筑牢幸福之基 乌海市: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兴安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内蒙古全面推进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直报工作 你知道为什么 立冬要开始补肺吗?

第7版:健康周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二   07

内蒙古:病有所医 筑牢幸福之基

作者: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如何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如何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优质医疗资源?”等问题成为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关注的焦点,及时回应群众期盼、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内蒙古卫生健康领域有哪些具体举措?

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医疗卫生机构的神圣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卫生健康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综合反映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人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74.44岁提高到2020年的77.56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12年的20.14/10万、6.37‰下降到10.80/10万、2.88‰。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基层有名医

打通群众看病

就医“最后一公里”

兴安盟突泉县宝石镇宝龙村村民刘玉琴过去看病要去80多公里外的县医院,如今她步行十几分钟到村卫生室就能接受“本土名医”的治疗。村医李朝辉是突泉县培养的首批“本土名医”,县里两次送他外出进修,过硬的医疗技术更好地满足了村民就医需求。

不久前,从呼和浩特市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出差的王女士胃痛腹泻好几天,没想到,在乌审旗乌审召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鲜斌通过简单的几个穴位艾灸,不到20分钟,治好了王女士的肠胃不适。张鲜斌是乌审召镇远近闻名的专家,靠着针灸,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来找他看病。

别看小小一个乡镇卫生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卫生院下设7个村卫生室,有9名乡村医生,设有内、外、妇、儿、中医、蒙医、护办室、西药房、检验、CT、B超、心电图、放射、康复等科室,开设病床36张,拥有DR、CT、彩超机、全自动大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康复理疗仪、十二导心电图机、血球计数仪、多功能手术床、全自动麻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无影灯、电动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救护车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硬件+软件”配备,为群众切实提供了健康保障,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嵯岗镇卫生院还出了个“中国好医生”。卫生院院长、蒙医全科医师晓明,20几年如一日地扎根在基层,当好基层人民的健康“守门人”。

近年来,为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内蒙古采取“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造血式”帮扶模式,“大医院”专家现场教学、开展讲座、远程培训,帮助当地医师弥补知识短板。此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累计招收“订单生”2800人,为基层培养“新鲜血液”。截至目前,已有1334人经住培合格后赴基层履约,覆盖575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农村牧区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直接打通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三级医院“加群”

优质医疗服务覆盖更多人群

4个月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特拉沟门村19岁的李婷,在寻找丢失的羊羔时意外跌落山崖,命悬一线。“脊柱四级损伤,手术难度巨大,一旦出现意外甚至造成死亡。”准格尔旗人民医院医生接诊后迅速联系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会诊。考虑到手术复杂,患者病情危险不宜转诊,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定由院党委副书记、自治区脊柱外科专家赵岩亲自前往手术。近3个小时复杂精密的操作后,李婷脱离生命危险,转入病房继续住院观察。半个月后,李婷出院。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福路村卫生室村医刘军作为家庭医生每个月定期到李婷家上门随诊,指导李婷做康复训练……女孩不仅避免了瘫痪的厄运,如今恢复得与常人无异。这是一场由自治区级医院、旗县级医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机构接力“跑”出的医学奇迹。

家住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邓老汉,不久前肛周疼痛、浑身发抖、高烧不退。救护车将其转诊至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诊断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医生紧急手术,挽救了老人性命……内蒙古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37个城市医疗集团和22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联动式”精准诊疗,畅通转诊绿色通道,为救治生命赢得了更多机会。

在超声医学科远程实时指导下,不用到“大医院”,在家门口的社区门诊便能完成诊断;通过互联网问诊平台,家住边远地区的农牧民患者在线与大城市的知名专家交流病情;手机下单,卧病在床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婴幼儿和产妇,在家中就能享受专业护理;“达芬奇”手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医疗技术水平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陆续进入临床……现如今,医疗健康搭乘“互联网+”的快车,进入了加速发展赛道。

截至目前,全区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9553个,组建家庭医生团队9231个,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6.3%;加强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托育机构达到1200多家,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2个;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58家,420个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医养结合床位数达到3.1万张;81.6%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建设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212个,建成产前诊断机构10个、产前筛查机构40个;开展“两癌”筛查, 67万名适龄妇女受益……

全方位、全周期、全人群保障人民健康,内蒙古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让更多老百姓共享卫生健康领域发展成果,让优质医疗服务覆盖更加广泛的人群。

扩大“朋友圈”

重点专科实现

“短板变长板”

“能在家门口看上北京专家,对于我们患者和家属来说,真是大好事儿。”7月份,刚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看完病的患者李女士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是内蒙古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扩容、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设的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

综合考虑内蒙古地域狭长的特点、人口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群众跨省就医习惯和外转率排名靠前的病种以及学科发展需要等因素,内蒙古分东、中、西部,布局建设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为延展,带动辐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发展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家顶级医疗资源,能够快速补强自治区专科短板,完善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带动医疗技术创新提高,实现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另一方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自治区患者就医外转率,大幅度减少患者的间接就医成本,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按照第一批国家区域中心建设运营情况分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成运营后,在医保没有实现跨省结算的情况下,至少能够减少约60%的患者外转。”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规划处处长张国斌说。

此外,今年6月,内蒙古印发了《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北京市8家医疗机构一对一帮扶7家自治区级医院,一系列重点专科建设落地内蒙古:北京朝阳医院与内蒙古自治区胸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协作,建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安贞医院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协作,建设心外科;北京同仁医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协作,建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科学的发展理念、先进的医疗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必将为内蒙古重点专科“短板变长板”按下“快捷键”。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内蒙古卫生健康领域以实惠举措护佑人民健康,筑牢幸福生活之基。

(王坤)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