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
内蒙古又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9.14亿亩,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23.3%;沙化土地面积达6.12亿亩,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23.7%。
11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会上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紧紧围绕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一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1.31亿亩、种草3.18亿亩、防沙治沙1.38亿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程度连续“双减轻”,实现了重点治理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在“三北”工程实施4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对荒漠化防治工作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意见》基于内蒙古特殊的生态地位,明确提出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分类施策、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地区规模化防沙治沙,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荒漠化治理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组成一个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不可分割的生物共同体。
同时,荒漠化一定要算整体账,如果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最终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系统性、长期性破坏。整体性推进荒漠化治理工作,关键在于把握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一方面,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断创新完善治沙模式,提高荒漠化治理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