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外延得以扩大,双向开放特征彰显,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境贸易、资本项目等领域的制度型开放稳步向前;外资机构积极来华展业,共享发展机遇,中资机构也在护航企业出海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全球足迹。
金融高水平开放结硕果,离不开制度耕耘的沃土和安全呵护的环境。专家认为,在制度层面,不仅要与国际规则协同一致,也要积极融入国际规则的制定,促进国内国际制度、标准的高效衔接,进一步融入世界经贸和金融体系;同时,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监管能力,与金融高水平开放相适应。
双向开放进一步加强
设立机构、增加资本金、扩大业务范围……今年以来,外资机构加大在华布局。日前,宝马(中国)、安顾方胜两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获准设立,虽然尚未正式开业,但业务人员已经开始跑市场、访客户。
“在监管的支持下,我们一年一个新牌照,不断拓展在中国的业务范围。中国始终是德银集团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彤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推进,为德意志银行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作为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外资行之一,德银中国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中国金融市场的庞大规模和持续的对外开放,给全球的金融机构提供了开拓新市场、开展新业务的机遇。”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汇丰将继续投入中国市场。
除了积极“引进来”,“走出去”也蹄疾步稳,双向开放特征凸显。
今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海外布局、编织更广阔的金融服务网络。例如,中国银行伊斯兰堡分行、利雅得分行,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槟城分行等相继开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搭建经贸往来窗口和桥梁,提升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进一步丰富了机构类型,增加了金融供给,同时有助于引入更多投资人,优化投资人结构;中国企业正在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中资金融机构沿着这些企业走出去的方向,提供跨国金融支持,同时也为自身走出去创造条件。
完善制度型开放
“金融的双向开放,一方面可以更好服务经济的开放,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促进金融行业提高效率,是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曾刚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表示:“金融是比较谨慎的行业,其双向开放对于向世界释放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战略信息很重要。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对于能否在全球化的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非常重要,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举措。从长远来看,金融双向开放直接关系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快慢。”
作为推动金融双向开放的先行条件,制度型开放在探索中推进。
“近年来,跨境贸易相关的融资制度不断完善,资本项目项下的改革也在加速推动,为跨境资本流动提供着便利。”对于制度型开放,曾刚表示,“以往以拆除各种障碍为主,但障碍拆除后,资金贸易的双向流动,不见得完全顺畅,因为大家的标准制度不一样。所以不光要拆除准入的限制,制度层面上也要和国际规则协同一致。”
曾刚认为,双向的制度型开放也意味着中国要积极融入国际规则的制定当中去,以此促进国内相关制度和国际制度、标准的高效安全衔接,进一步融入世界经贸和金融体系。
统筹发展与安全
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国金融业开放正在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稳健有序、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如何更好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同题共答。这不仅需要制度安排方面的智慧,也需要行业携手创造与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能力与环境。
胡捷认为,为了更好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可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服务机构层面,为大部分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提供服务打开大门,提供便利,与本土机构享受同等待遇。金融各子行业,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欢迎境外机构前来同台竞技。二是业务活动层面,应为资金走进来和走出去提供更加通畅的渠道。
“在资金走进来的方面,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也有很多措施,特别是吸引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未来应该把资本市场业务的对外开放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迈出更大步伐。”胡捷说。
曾刚表示,在推动金融开放过程中,还要统筹发展与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监管水平和能力都要与开放水平相适应。
“随着金融的双向开放加强,需要有相应的风险监测和风险管控能力。这是一个全面的工作,需要逐项梳理和完善。”胡捷表示。(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