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要闻 国内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在兴安盟投产运营 加快建设“两个稀土基地” 河套农耕文化蕴积不息生机 多元治理  共护绿色 达拉特旗:现代农业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进沙退”的背后是接续奋斗

第1版: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
上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二   01

“三北精神”里的内蒙古力量系列述评之十九

“绿进沙退”的背后是接续奋斗

作者:

本报记者 王丰

向绿而行,把内蒙古建设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殷殷嘱托正在一个个“绿进沙退”的治沙故事中得以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紧紧围绕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一战略定位,累计完成营造林1.31亿亩、种草3.18亿亩、防沙治沙1.38亿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程度连续“双减轻”,实现了重点治理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风沙大是过去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村民们最忧心的事儿。如今,村民们之所以能够踏踏实实种地,是因为不远处的新华林场种下的这些郁郁葱葱的防风固沙林,这些树木成了农田的“防风防沙墙”。1960年,国家专门成立新华林场,开始植树造林工作,贾克明成了林场职工。1978年,规模宏大的“三北”工程启动,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草,持续修复自然生态。有了国家支持,植树造林也更加有了动力,慢慢地大家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方法。

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要让沙漠变绿洲、梦想成现实,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贾克明的儿子贾玉林在1982年也成了林场的一名职工,和父亲一起种树。几十年过去了,父辈的梦想在下一代人的手中被接续下来。

90后的贾培是贾家的第三代,作为新华林场的护林员,他依然选择留下继续祖辈的防沙治沙工作。

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已经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因此,防沙治沙依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对得起祖先和后代就需要更多的人来担起这份重担。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这是一场硬仗。只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才能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