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好草需良种。草种是草原修复治理的基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与农业种子同等重要。
近年来,内蒙古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保障“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种苗需求为目标,持续强化草种保、研、育、繁、推,合力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种质资源保护,我区加强草种质资源收集和鉴定评价,与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蒙草集团共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收集草种质资源1870余份,其中鉴定评价草种质资源1160余份。开展重点草种质资源普查,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珍稀濒危、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及重点种群进行重点保护和科学评价。
加大草种育种攻关,承接耐寒高产苜蓿、高结实率羊草、优质燕麦草新品种创制3个国家攻关项目,采用“揭榜挂帅”实施草种业3项重大示范工程。科学开展草品种审定工作,修订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办法》,审(认)定2022年新草品种22个,全区已通过审定的草品种194个,草品种审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扩大草种繁育规模,建立草种繁育基地生产补贴机制,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草种繁育基地管理,提升草种繁育基地生产水平。2023年全区新建草种繁育基地17.15万亩,全区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达26.5万亩,全面实现精准落图管理。2023年草种生产能力突破500万公斤。
强化供需有效对接。我区建立林草种苗供需预报制度,搭建产销合作平台。2023年5月组织召开全区首届春季饲草产销对接会,10月组织召开全区首届林草种苗产销对接会暨秋季饲草产销对接会,150万公斤草种和70万吨饲草实现供需对接,20多项草种科技成果达成转化合作。升级成立内蒙古草产业发展促进会,持续发挥产业协会平台作用,强化产销各环节有效对接。
草业的发展壮大,有效提升了畜产品供给量质。草都、蒙草、正时等一大批草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种植、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