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中国的正北方,黄河几字弯的东缘,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卫星地图上,放大、放大、再放大,就会在绿色的沟壑中出现一片蓝色。绿色的沟壑是内蒙古高原,蓝色区域就是岱海。
岱海位于凉城县境内,素有“草原天池”“塞外明珠”美誉,是我国列入规划保护的365座好湖泊之一。
作为“十四冬”的分赛区,备受全国关注。凉城虽小,有容乃大。
凉城的小,在于它的精致,在于它的玲珑。四面环山,中怀滩川(盆地)。北部为蛮汉山系,最高峰海拔2305米;南部为马头山系,最高峰海拔2042米;中部为内陆陷落盆地──岱海盆地,岱海镶嵌其中,亦有“七山一水二分滩”之称。
凉城的大在于它的胸襟,在于它的包容。凉城有“二京”之称,历史悠久。曾是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活动地区,秦时属雁门郡,西汉置沃阳县,北魏设凉城郡,辖参合、旋鸿二县,始有“凉城”之名。
在县城东隅拓跋珪公园的最高处,拓跋珪的铜像巍然屹立。据《魏书》记载,公元371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诞生于参合陂(今岱海北岸)。随后拓跋珪称王立国,史称北魏。公元395年,拓跋珪在著名的“参合陂大战”中胜出,为南北对峙格局奠定了基础,公元398年拓跋珪称帝。拓跋珪一生尊师重道,追根寻源,为中华民族大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凉城县作为“十四冬”的分赛区,在一“冷”一“热”的资源释放上热潮涌动,依托“滑雪+温泉”等多元素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凉城滑雪场,承担着“十四冬”滑雪和冬季两项的多场重要赛事。依托赛事把“硬设施”与“软环境”全面升级,邂逅一场不一样的冰雪盛宴。乘“冬”风,兴旅游,凉城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文旅融合,拉动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增长,让冰雪的“寒流”变成吸引游客嗨雪的“暖流”,让“冰天雪地”成为凉城发展冰雪产业的有力支撑。
凉城的温泉又名“马刨泉”,是内蒙古境内四大温泉之一,久负盛名。传说康熙巡边时,坐骑在此刨泉解渴而传名。过去曾是名仕沐浴和疗养的场所。日涌水量2700余吨,水温40多摄氏度,含锶、锂、硅、硒等17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治疗风湿性腰腿疼有良好的效果,人称“塞外神泉”。如今,“滑雪泡温泉,凉城过大年”的旅游品牌正伴随着凉城人热情待客、文明服务的温馨画面,温暖着这个冬天。
冰天雪地成了金山银山,这对于凉城而言,无疑是发展的新优势。凉城要以“十四冬”为契机,深挖发展潜力,因地制宜、提档升级。以冰雪为媒,切实把“滑雪+温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打实”的经济优势。
受益惟谦,有容乃大。这个新春,凉城人气爆棚,热潮涌动,凉城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