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要闻 赤峰牧民与沈阳知青的不解之缘 花菇绽放“致富花” 向“新”而行  塑造稀土产业新优势 “电力十足”服务企业生产 加快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2版: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19 日 星期二   02

建立近48年的深厚友谊

赤峰牧民与沈阳知青的不解之缘

作者:

前一个阶段,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委统战部主导创建的同心汇·知青联谊驿站揭牌仪式在罕苏木苏木乌日都呼布嘎查牧民达木柴院子里举行。

活动现场,旗县、乡镇有关领导及知青代表、牧民代表欢聚一堂。

走进蒙古包展厅,当年知青插队到乌日都呼布嘎查时使用的锅碗茶杯、收音机、挂钟、书本等物件摆放得整整齐齐,墙壁上挂着很多知青与牧民珍贵的合影。

达木柴与远道而来的知青朋友们边看边聊,看着这些装满回忆的老物件,既激动又难过。“我又想起我‘阿爸’了。”说话间知青郝立新眼角也不禁湿润了起来。

达木柴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乌日都呼布嘎查牧民。20世纪70年代,沈阳知青郝立新、韩延成来到嘎查后,与他们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达木柴父亲拉希拉布丹认郝立新为干儿子,韩延成认达木柴女儿为干女儿,近48年来,一家三代人与沈阳知青之间的往来从未间断。

如今,郝立新的“干爹”虽然早已逝世,可看着这些老物件,过去的场景再次浮现在郝立新眼前。

知青儿子的“草原阿爸”

1976年8月,昭乌达盟(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公社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沈阳知识青年。18岁的郝立新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知青点的房舍还没有盖完,只好把我们安顿在有条件的牧民家,我被安置在拉希拉布丹老人家。”郝立新回忆,刚住进牧民家时,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困难,大多时候只能靠手势交流。

如何快速融入牧民生活是他们面对的新挑战。

郝立新和知青们积极参与牧民生产生活,捡牛粪、骑马、放羊、剪羊毛、除草、盖房,渐渐地,他们与牧民们熟悉起来。郝立新与拉希拉布丹的两个儿子处成了好朋友,他们教郝立新蒙古语,郝立新教他们汉语,双方的沟通交流日渐增多,感情也逐日升温。

“当时拉希拉布丹阿爸在生产队当马倌,我经常跟着他上山,帮着照看生病的马匹和产驹子的母马。在山上,阿爸给我讲述草原上的故事,我给他讲城里的新鲜事, 我听得津津有味,阿爸对城里的生活也充满着好奇。”郝立新告诉记者,拉希拉布丹老人对待他,虽非亲生却胜似亲生。

“那会儿家里有啥好吃的,阿爸都留给知青,怕他们受冻,还给缝制皮袍、靴子,他总说‘草原上艰苦,城里来的孩子不容易’。”达木柴回忆道。

郝立新对拉希拉布丹老人满怀感激,却一直无以为报。1976年11月,郝立新得知草原上对认“干亲”非常讲究,就与知青好朋友韩延成一起来到拉希拉布丹老人家,请求认他作干儿子。自此,知识青年郝立新有了一位“草原阿爸”。

1978年8月初,上级下来紧急通知,知识青年要返城,郝立新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干爹。

“那一夜我阿爸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们都知道他舍不得他的干儿子。”达木柴回忆。

1979年春天,回城后的郝立新专程从沈阳来罕苏木苏木看望拉希拉布丹老人一家,跟他讲了城里的工作情况,拉希拉布丹老人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

“此后,我们经常书信来往,互通情况。有时,阿爸会来沈阳看我,我会带他逛街,去医院检查身体,领他看看城市风景。”郝立新说,拉布丹老人每次去沈阳,都会带上他喜欢吃的奶食和风干牛肉。

“那会儿大家都知道阿爸的干儿子在沈阳,谁家需要去沈阳看病,都会找上门来,阿爸就带着他们过去。郝立新每次都要亲力亲为,跑前跑后,从未推脱,有时为了节省住旅店开支,还直接接他们回自己家中住。”达木柴觉得,对待阿爸,郝立新比他这个亲儿子都亲。

2004年,年逾古稀的拉希拉布丹老人与世长辞,临终时嘱托两个儿子,“以后要和郝立新哥哥保持来往!”达木柴及家人点头答应。

拉希拉布丹老人虽已离去,但草原上的牧民与下乡知青的故事仍在继续。

草原姑娘的“知青爸爸”

一份嘱托,一份承诺。2005年,达木柴领上女儿木其尔去沈阳市,看望当年的知青大哥们。当时,郝立新去南方工作还没有回来,他的好朋友韩延成热情地接待了达木柴父女。

2006年,郝立新从南方回到沈阳,便与韩延成商量,决定在罕苏木苏木乌日都呼布嘎查举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庆祝活动,于是40多名知青重返草原。

此年8月,长长的车队停在达木柴家门口。嘎查牧民纷纷赶来,他们与知青们相互拥抱、互诉思念,整个嘎查沉浸在再次相逢的欢乐中。

韩延成在大家面前郑重其事地宣布,把达木柴二女儿木其尔认作干闺女。话音一落,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刚刚初中毕业的木其尔按蒙古族的最高礼节手捧哈达,敬献奶酒,向“干爹”叩首致礼。就这样,草原姑娘有了她的“知青爸爸”,也正是这次的认“干亲”,让达木柴和知青们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

2006年起,在每年水草丰美的时候,达木柴都会邀请沈阳知青回到草原做客,看那达慕,感受草原魅力,品尝草原美食,“欢迎知青回家”成为达木柴最常说的一句话。

韩延成一直关心干女儿的工作、学习,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后来,木其尔结婚成家时,韩延成在内的沈阳知青40多人组成庞大的“娘家亲”队伍专程前来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我丫头时刻惦记着我们,经常通过电话、微信汇报自己的情况,过年过节,总是第一时间发来问候。”提起木其尔,韩延成满心自豪,在他心里,木其尔就是他亲生闺女。

知青儿子的“草原阿爸”,草原姑娘的“知青爸爸”,亲如兄弟的牧民与知青,三代人,长达近48年的相知相识、友好往来的故事,只是这片富饶土地上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

同心汇·知青联谊驿站的成立,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草原牧民与下乡知青的感人事迹,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中华民族这颗大石榴更加紧实饱满、光彩鲜艳。

(长河 魏那 王塔娜 伊得力)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