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被誉为“守沙要塞”的磴口,西面是“虎视眈眈”的乌兰布和沙漠,东面为“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要塞”失守则“粮仓”不保。
这座县域小城从新中国成立起就和荒漠化“硬磕较量”,历时75年,矢志不渝。滚石上山、久久为功,闯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道路,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出“系统防护,全域治理,科技赋能,产业支撑”的磴口模式。
硬磕是一种精神,在“三北工程”中,治沙人时刻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坚持敢于较真碰硬,用实际行动在防沙治沙新征程上笃行使命、奋勇争先,展现新时代治沙人干事创业应有的态度和作风。正是他们敢打敢拼顽强作风,在大漠中硬磕出一条乔灌草结合的“锁边林带”。
硬磕也是一种忠诚,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忠诚是人之为人的立身之本。这就像水之于鱼一样,一旦离开了水,鱼儿就会死亡。在磴口治沙史上,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坚强决心和强大力量就是忠诚的具体表现,75年来,磴口县林草覆盖度从0.04%提高到37%以上,重度沙化土地减少78%,向黄河年输沙量降低94.7%。
……
狭路相逢勇者胜。硬磕到底,虚晃一枪不行,花拳绣腿不行。要啃这些“硬骨头”,就必须要有足够“硬”的制度措施和执行力度,敢于较真碰硬,才能啃下防沙治沙中的一个个“硬骨头”,才能做得药到病除、水到渠成。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