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吃榆钱有“余钱”,眼下正是吃榆钱的时候。
榆钱也叫作榆荚,因为外形薄圆,比较像古代的钱币而得名“榆钱”。在民间,每年清明过后,北方地区就开始吃榆钱了。
榆钱是榆树春天开的花,唐朝诗人施肩吾就有《戏咏榆荚》一诗:“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到了宋朝,文学家朱弁就在《寒食感怀次韵吴英叔》诗中也有关于榆钱的描写,“榆钱何处迎新火,杏粥频年系此心”。
受地域影响,榆树发芽时间不一样,结榆钱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内蒙古吃榆钱的时节大约在清明与谷雨间。在内蒙古中西部的黄河几字弯区域内,榆树最先发芽结果,尤其是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榆钱不仅厚实,而且鲜嫩。
“嫩榆钱,拣去葩蒂,以酱油、料酒燖汤,颇有清味。有和面蒸作糕饵或麦饭者,亦佳……”榆钱能吃,不仅《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素食说略》中还详细记载了制作方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水河县最常见的饭菜就是榆钱做的,但不是当美食,而是为了充饥。就像作家刘绍棠的《榆钱饭》中所述,榆钱儿,是穷苦人的救命粮。
当时的农村鲜蔬较为缺乏,开春先吃到的“嫩绿蔬菜”就是榆钱了,不等榆钱丰腴,孩童们已迫不及待。一放学,不管三七二十一,爬上树去,捋下一把就往嘴里塞。榆钱不苦,不涩,却甜,生的就能吃。
大人们却把榆钱拌上玉米面蒸成丸丸,再熬锅粥,就是一顿不错的饭了。吃法虽简单,一家人却吃得津津有味。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榆钱却慢慢离开了餐桌。但毕竟,榆钱也是很多人特有的春日记忆。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