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是传统24节气中的“立夏”,代表季节正式从春天切换至夏天,从立夏开始,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在炎热多雨的夏天,高温和潮湿的气候会让人感到闷热烦躁,身体困倦无力、没精神、想睡觉,口干口渴、喉咙痛,食欲变差、胸闷恶心,头面皮肤黏腻等,这些都是体内火气大及湿气重的表现。
明代医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写道“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而致感寒;长夏防湿”,说明了中医在夏季养生观里最基本原则:防暑、防寒和防湿,此外根据现在人的饮食习性及生活方式,像数智慧中医给大家分享立夏养生的四大要点。
立夏养生要点一
清热降火
夏天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炎热的气候加上现代人经常熬夜,喜欢吃油炸、烧烤的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火气上升,而出现“心火旺盛”的情况,表现为口干舌燥,口臭嘴破,咽干咽痛,烦躁失眠、大便干硬等状况。
根据中医的四气五味理论,苦味入心,适量食用苦味食物可以清泻心火,用苦味之阴中和夏之阳热。在众多苦味食物中,首推苦瓜!《本草纲目》记载:苦瓜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夏天吃苦瓜可以清热消暑降火气,像数智慧中医还建议大家多喝搭配凤梨炖煮成的苦瓜凤梨汤,凤梨味酸生津,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是夏天清热降火的首选补汤。
立夏养生要点二
健脾祛湿
夏天多雨潮湿,气候闷热,这个“闷”即是环境中湿气重所引起的,再加上常吃甜食、喝饮料,就容易导致体内湿气累积!中医认为湿重困脾,即湿气过重容易影响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不佳,头面出油,排便软黏,或感觉头和四肢重重的,精神不济,困倦乏力等,加上夏天食物不易保存、容易腐坏,是肠胃炎的高发季节,因此夏天亦要加强脾胃的调理。
中医建议:夏天要健脾祛湿,调理脾胃,可以多吃传统药膳“四神汤”,四神汤使用的药材包括山药、茯苓、芡实、莲子,有的会再添加薏仁加强健脾利水的效果,多搭配猪肚或猪肠一同熬煮,强调“以形补形”的概念,不但可以改善消化功能,还可以去除体内多余的湿气。
立夏养生要点三
养阳防寒
虽然夏季炎热,但现代人尤其是上班族多长时间身处空调房,加上贪凉饮冷,喜吃冰点,反而导致夏天时在体内遗留寒气,到冬天就容易产生病痛。《黄帝内经》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仍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中医建议夏天常吹空调、喝冷饮的人,可以偶尔喝一碗黑蒜鸡汤,黑蒜性温,色黑入肾,可以温补肾阳,黑蒜性质上不如生蒜燥热,较不会上火,适合夏天食用,此外黑蒜还可以降糖降脂、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循环、保护心血管。
立夏养生要点四
补气生津
“暑热容易耗气伤津”,夏天是容易流汗的季节,适当的出汗可以促进循环、排除湿气,但是汗流得太多容易过度耗散体内元气与津液,如户外工作的人群,汗出得多了,元气会随着流汗而流失而形成气虚,人就会变得倦怠虚弱乏力。
针对常流汗的人群,夏天补气首选西洋参,其补气的性质属于凉补,因此夏天吃不会导致燥热上火。西洋参除了可以补气之外,还可以清热生津,消除夏天的热气,补充身体的津液,用西洋参熬煮一碗西洋参鸡汤,是最适合夏天食用的食补汤品。
中医建议,除了上述介绍的食补汤品外,平时也建议要多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可及时补足体内津液与热量的消耗,快速消除疲劳,改善夏天因炎热引起的疲倦、困顿、思绪不集中等疲劳症状。
(据《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