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子旺
岱海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地址阴山山脉中段、长城北岸。岱海在历史上文字记载甚详,汉代称“诸闻泽”,北魏叫“葫芦海”,宋元时代称“鸳鸯泊”,清代蒙古人称之为“岱根塔拉”,后称岱海沿用至今。王墓山遗址就位于岱海南岸2.5公里处。
岱海遗址群(共11处史前遗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墓山遗址就在其中。该遗址与中原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1989年至1997年,在王墓山遗址的发掘工作中,发现半地穴式房址24处,出土了火种罐19个。
火种罐的出现,使远古先民减少了次次钻木取火的繁琐,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山西芮城和河南孟津仰韶文化遗址也有火种罐的出土,和王墓山坡下遗址相比,数量比较少,器型简单。
使用火种罐保存火种的方法被称为“火炉法”,是岱海湖畔的古人类追寻人类文明时实现的一次用火史上的革命,相较于其他地方发现的“灶坑法”,用火种罐保存火种的方法更为先进。由火种罐延续而来的火文化在岱海地区影响深远,如今形成了“岱海圣火”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火种罐是先民用来保存火种的器物,多出土于房屋遗址的灶坑旁,一般每间房出土一件。这种火种罐或许也兼有“灯” 的功能。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出土的火种罐数量多,形制与中原地区发现的不同,是这一地区仰韶文化时期的代表性器物。
今天的王墓山遗址,是一片用围栏围起的缓坡,缓坡上长着稀疏的树木。如果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的提醒,看起来毫不起眼。王墓山遗址是岱海遗址群内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