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这个人叫秀青。2004年,在巴林草原长大的秀青嫁到了林西县官地镇杨家营子村,通过笤帚苗手工编织技艺成立亿兴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小笤帚苗‘扫出’一片新天地,她家也成了官地镇民族团结的典范。”在赤峰市第四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宣传员培训班上,讲解员正在向大家讲述当地民族团结的故事。精彩的画面,真情的讲解,让参会人员受益匪浅。
近年来,赤峰市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特别是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上,坚持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全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有力推动赤峰市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如今的赤峰,在团结中奋进,在和谐中前行,一幅幅各民族水乳交融的生动画面随处可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近年来,赤峰市充分挖掘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辽文化等历史遗迹和文化标识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生动呈现千百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心》《忠诚》《牧民永远歌唱中国共产党》等红色文艺精品,以及民族传统手工艺大赛、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赤峰那达慕、海峡两岸民族文化交流等活动,无不展示着赤峰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团结奋进的时代风貌。
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节点,在赤峰市上下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进基层演出11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观众达240余万人次。开展专题宣讲2000余场,覆盖超40万人次,做到线上线下齐发力、各行各业同参与、城市乡村共推进、各族群众齐动员,在赤峰市范围内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各族群众文化互鉴交融。
“玉米皮文创培训班给我们提供了共同致富的平台,搭建了友谊的桥梁,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好。在林西县大井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制作玉米皮手工艺品,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学员张伟娟手里拿着一张当时的活动照片说,“附近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等地多次组织村民来我们这儿学习玉米皮文创制作手艺,有效促进了两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目前,玉米皮文创产业已经在林西县5个乡镇16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大井镇作为玉米皮文创产业的发源地,在发展培育玉米皮文创产业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截至目前,大井镇共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210期,2000余人参与其中,同时向外输送23名优秀骨干学员赴外地当老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了全县各族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赤峰市民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998年,赤峰发生特大洪水,抗洪期间,林西县大井镇隆平乡和巴林右旗沙布台苏木的干部群众患难与共,面对近3米深的洪水,以及近1米高的风浪,大家毫不退缩,相互打气、互相鼓励、互送食品药品,结下了生死友谊。”这是赤峰市第四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宣传员培训班上的一段精彩解说。
赤峰市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不断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的大好局面。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更高昂,各民族手足相亲、团结进步的“赤峰故事”更加动听。
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8+N进”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现场经验交流、互观互学等活动,近年来,共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精品示范点102个、观学路线6条。累计创成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1家,自治区级示范单位71家,命名市级示范单位786家。形成了“赤籽同心共筑梦 石榴花开遍赤峰”“三廊三带三片区”等创建工作品牌。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为抓手,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以“翁旗文冠花杜鹃花旅游节”“喀旗红叶生态文化旅游节”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路线、生态旅游路线,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如今,行走在赤峰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未来,赤峰市将努力探索,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同心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魏那 李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