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李东海
“大漠大河大草原,风光无限达拉特”,11月8日,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办的“不一样的内蒙古”主题宣介活动暨全国经济媒体内蒙古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内蒙古达拉特旗,路基护坡道上的这14个字首先进入记者视野。
采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探访达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感受“沙漠腹地”蝶变“能源绿洲”的脉动,体会内蒙古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主阵地”的澎湃动能。
沙漠中奔腾的“骏马”
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北端,黄河“几”字弯顶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穿境而过。818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大沙漠、大平原、大丘陵、大湿地在这里交相辉映,沙漠腹地由光伏板组成的“蓝海”随处可见……
站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30余米高的观光台远眺,一匹由光伏板组成的“骏马”在沙漠中奔腾。据悉,这匹“骏马”用19.6万块光伏板拼装而成,占地139.84万平方米。2019年7月9日,“骏马”电站成功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
向下俯瞰,一条气势磅礴的“光伏长城”正在向库布其沙漠深处蜿蜒。
“过去你们要是站到这个地方,风沙大到几乎看不见人。现如今,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能源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李凯向记者介绍,“骏马”象征着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
“‘骏马’还是库布其沙漠得到有效治理利用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年发‘绿电’20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6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5万吨、粉尘45万吨。既治沙又富民,这是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的重要使命。”李凯说。
李凯介绍,到2025年,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将提高至83.6%。预计到2030年,达拉特旗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3700万千瓦,综合治理面积292万亩,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同增效。
铺“蓝”锁“黄”绘“绿”
走到光伏发电站近前,记者看到,光伏板下农民们种植的药材和牧草大部分已经泛黄,偶有绿色小草与野花在风中摇曳,给这片曾经荒芜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李凯向记者介绍,按照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规划,板上产绿电,板间长绿草、养畜禽,板下变绿洲、生绿金。工程既发了电,又治理了沙漠,还实现了经济效益。
据悉,光伏治沙项目的核心是将光伏板安装在沙漠上,通过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同时,光伏板还可以减少风速和蒸发量,从而降低沙漠表面的水分蒸发。这种治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沙漠资源,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除了环保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好处外,达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项目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吸引了当地居民参与建设和运营,有效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运营期,该项目所发清洁电能,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用电需求,富余电量向周边地区售电,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此外,该项目还促进了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该基地采取了“光伏+生态治理+有机农林+沙漠旅游”模式,种植紫穗槐、黄芩、黄芪等经济作物,累计实施生态修复5万亩,实现了土地的综合利用,使光伏产业与沙漠有机农业完美结合。同时,与周边的响沙湾、恩格贝、银肯塔拉等全国驰名、著名A级景区有机链接,集中打造“金沙”“蓝海”“绿洲”独特沙漠旅游风景线。
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已达53%,沙尘天气减少95%,年降雨量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多毫米,沙丘高度整体下降了一半,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未来,这里不仅成为鄂尔多斯防沙治沙的“生态长城”,也是扩容增量的“绿电长城”、能源转型的“产业长城”、场景融合的“创新长城”、惠民利民的“富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