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1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呼和浩特,探寻其科技引擎。蒙草生态培育本土草种,修复敕勒川万亩草原,保护生物资产基因安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中国奶牛”享受智能化服务,乳业是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尽头”。和林格尔新区的超级计算机数据机房是“内蒙古超级大脑”,其算力规模不断扩大。
《每日经济新闻》 策划 丛刚
记者 丁舟洋
名字听起来很“远方”的呼和浩特,其实离大家很近。
外通内畅的交通网越织越密,首都北京到呼和浩特高铁仅两个多小时,从南方城市广州坐飞机到呼和浩特也仅需3个小时。
生活中的呼和浩特更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相关——拉开冰箱门,摆着伊利、蒙牛的牛奶、雪糕;打开电脑、滑动手机,智能支付、人脸识别、视频会议、车载导航、医学影像诊断等应用,可能来自和林格尔新区的算力支撑;具有耐踩踏特性、欢迎孩子们奔跑撒欢的“走路草坪”,小草种子或许来于“中国良种”的供应商蒙草生态。
今天的呼和浩特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其科技含量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11月,《每日经济新闻》参与“不一样的内蒙古”主题宣介活动暨全国经济媒体内蒙古行,来到呼和浩特,探寻它不为大众熟知的科技引擎。
草种“芯片”
“很多草坪大家都觉得是‘小草青青请勿踩踏’,但咱家的走路草坪就是欢迎大家踩上来,既能在草坪上走路、踢球,还能停车。”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草生态”)副总裁陈睿珏带领记者走在蒙草生态的展示厅,初冬已至,脚下的室内草地还是一片青绿。“我们用了本土品种培育出来的草籽,不仅耐踩踏,而且绿期更长,每年休眠枯黄期过后,次年自己就返青了。不需要像进口草坪那样,年年买、年年种。”
看似随处可见的小草,原来大有学问,育一片青青草地,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国际竞争和技术挑战。
陈睿珏用“芯片”这个词来形容草种的利害攸关。据她介绍,从海关数据来看,我国的草种进口量较大。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4年1—9月份我国进口草种子6.33万吨,同比增加22%。其中,羊茅子进口1.24万吨,同比增加276%,羊茅草是牛马羊喜爱的饲料。广泛用于观赏类草坪的草种“草地早熟禾子”,进口0.69万吨,同比增加57%。
“从国外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但种不出一片草原。我们要做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希望用中国的草种来丰茂中国的草原,希望我们国家的牛马吃上我们中国的草。”陈睿珏说,培养自己的种子,就如同需要解决“芯片”这样的“卡脖子”问题一样重要,事关我国的生物资产基因安全。
尊重生态、师法自然,培育中国自己的良种,不是闭门造车生造出来的,既要依托科技研发,更要注重因地制宜,将“保、育、繁、推”结合在一起。
就拿直观的荒漠化生态修复来说。从呼和浩特城区驱车向北,半小时车程,便到大青山脚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万亩草原。
这里曾经是一片冲积扇区域,因为草地开垦、雨水冲刷,使得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砂石裸露。“一到刮风的时候,那片曾经的采石场就是沙尘暴的缘起地。”陈睿珏表示,“我们通过技术措施和植物的配比,从2012年起,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将它修复成草原原本的样貌。”
通过每年的生态指标监测,蒙草生态的团队欣喜地发现,敕勒川草原的多样性大幅提升。“我们在2012年播种下10多种乡土植物,现在已经到达70多种了,还有一些当时我们播下的植物被自然演替掉了,这说明植被多样性的恢复水平。它们改变了土壤的结构,肥力提升以后,激发这片土壤原来的种子恢复活力。红隼、老鹰、野兔带来的种子,已不需要我们去做过多的人为干预,就能实现生态自愈。就像我们人体一样,免疫力好了,就能自我更迭和循环了。”
“最聪明”的中国奶牛
内蒙古是名副其实的“奶罐”。作为我国奶业振兴的“主战场”和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的“主阵地”,内蒙古奶牛存栏、牛奶产量、乳制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国人民每喝6杯奶,就有1杯多来自内蒙古。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的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这里能沉浸式感受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过程。
从透明的玻璃窗向下看去,奶牛依次进入转盘式挤奶设备,转一圈不到10分钟,无人挤奶机器人就可智能化完成80头奶牛的挤奶工作。
“可以看到这个转盘式倾斜的,更方便奶牛这种大体格的动物进出;我们在入口和出口都设置了药浴机器人,方便给奶牛进行药浴,避免产生乳腺炎问题;牧场上方安装有风扇、照明设备等种种智能化系统,可以让奶牛更舒适、更健康。”伊利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挤出来的牛奶会通过管道迅速降温到4度,进入储奶罐储存。奶牛每天都自行站上去‘转一圈’工作,它们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智商,被悉心照顾,工作生活很幸福。”
喂料工作方面,以前是凭经验给料,现在有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再配合每头奶牛的“身份证”“医保卡”——耳标、项圈上的数据,将机器人和耳标、项圈的数据传输到终端系统进行集成分析,就形成了大数据分析结果及解决方案,不仅让奶牛养殖更轻松,也保障了每一头奶牛营养均衡摄入。
在偌大的液体奶灌装车间,铺满了激光打印机、装箱机、称重检测机、喷码检测机等先进设备,再用不锈钢轨道串起来,构成了全球最快的灌装生产线。瀑布般的盒装牛奶在灌装后,流进传送带,历经层层工序后,最终被机器人手臂抓起码平,放入外包装箱整装待发。整个过程鲜少见到人工参与。
乳制品行业与汽车、家电等纯工业不同,它横跨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上游原材料是会呼吸的青草和奶牛,下游直接关联人体健康,数字化转型和数智化升级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乳业是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尽头”。
这只是伊利如今数智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也是代表中国智能化水平的乳业样本。
超算“大机房”
出门打车,手机轻轻一点,只要几秒钟,系统就能帮你找到最优的路径和司机;手机远程设置,智能家居系统就能根据室温调节空调状态;在自动驾驶领域,车辆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做出决策,确保行驶安全性……方便快捷的背后,是看不见的算力在支撑。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算力时代奔涌而来。如同水、电一样,算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尤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发展方面,都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支撑其复杂的算法和数据处理需求。看不见的算力,是看得见的生产力。
在位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的超级计算机数据机房,强大的计算能力也让这里被冠以“内蒙古超级大脑”的名号。今年,内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中科超算)启动建设“九州智算中心”项目。该项目可容纳672个24KW机柜,部署超过20000P(相当于每秒运算20000亿亿次)的人工智能算力。
所谓超级计算机,就是在同时代里,运算速度达到最高级别的大容量巨型计算机。业内人士解释称,超级计算机有5个超级,就是速度超级快、容量超级大、体积超级大、耗电超级多、造价超级贵。
那么,在和林格尔新区发展算力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第一个亮点自然能源充沛,第二是资源和电力资源多,土地更宽广,气候适宜,更适合建数据中心。”内蒙古中科超算副总经理李凯萌介绍,目前中科超算的“超级大脑”项目已经上线设备超过3000台,引入合作企业100余家,并为国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的3600多个课题提供了超算服务。
李凯萌表示,因为电量能耗大,超级计算机机房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一般选建在电力资源充沛、气温凉爽的地方。
和林格尔新区地处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国际公认的建设数据中心的黄金纬度区,这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保障量多价优,且拥有凉爽通透的气候环境,是数据存储运算的天然“大机房”。
截至目前,和林格尔新区标准机架已达到26.6万架,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15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30000P,其中:智能算力28000P,智能算力占比为93%。预计到2024年底,总算力规模达到41000P,其中:智能算力38000P,已经形成了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绿色算力为支撑、人工智能为方向的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