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丰
随着供暖季节的到来,内蒙古的“温暖工程”按时“温暖”了全区各地的每个家庭。
据媒体报道,基层老百姓对“温暖工程”的效果,赞不绝口。在采访调研时,百姓都说,“供热部门提前送暖”,“屋里温暖如春,心里也暖意洋洋”。百姓的赞叹声音发自内心,感受情真意切。这样的情景,这些年很少见到。
透过现象看本质。百姓称赞“温暖工程”的效果,是对这一民生工程最真实的检验,是对这项工作发自内心的评价,没有任何一丝虚饰和夸张。
生活在基层的百姓说这件事办得好,“屋里温暖如春”“家暖,心也暖了”等等。朴素的语言,却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感受。
这件事办得好,这个工程干得好,大多是对职能部门说话算数、言到行随,能把口头上讲的、文件里说的工作,干到明处,落到实处。让广大百姓可享用、能体验、得实惠。
听到这些议论,我们也真切地感到“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的道理,百姓的得失就是最公道的标准。细细品味这些标准,要求并不高,也不苛刻。因为老百姓的期望,就是多办符合群众利益的实事、好事、真事,让人民群众从中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十八以来,一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已经深入人心。但承诺不是停留在纸上,而是要落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效果上,落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速度上,落到实现人民美好愿望成真的结果上。
“温暖工程”是一项事关民心所向的大工程,人心的标准就是检验这项工程最刚性的标尺。经得起老百姓这把尺子的丈量,就是这项工程落实到基层最好的效果。
人心标准,公道永在;人心所向,攻无不克。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