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乌兰察布市化德县长顺镇关围子村的“三北”工程防护林建设现场,三组施工队正在进行柠条种植、整地围封工作。
“秋季种植的柠条苗成活率高吗?”记者不禁问出心中疑惑。
“秋季移栽容器柠条植株,能得到很好的水分,还能存储能量,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为柠条植株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养料。”化德县林草局三北办负责人雷鹏表示,该项目区采用灌草结合模式,灌、草种植比例为2∶8,林带宽4米,草带宽12米,栽植灌木后地块内全部撒播冰草、披碱草、羊草、草木樨、沙打旺等乡土草种。这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种植方式,是化德县林草人多年摸索出的防沙治沙策略。
今年,化德县林草局规划实施4项林草生态工程,生态建设任务22.17万亩。其中,已完成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4.4万亩,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治理项目6.7万亩,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7.17万亩,林草湿荒一体化工程3.9万亩。
将黄沙锁在原地,让荒山披上绿装。2023年以来,乌兰察布市按照国家“三北”工程总体布局,坚定不移打好“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片区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两场“攻坚战”,生态建设以“三北”工程为统领,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及地方绿化工程。今年,乌兰察布市已完成林草生态建设任务152万亩,其中种植柠条44.5万亩。平茬柠条50万亩,用于加工生产。
如何让柠条“当家”,实现绿富同兴?
2022年,自治区发出“加快柠条资源利用,推动柠条产业发展”的要求。乌兰察布市闻令而动,依托资源禀赋,不断将柠条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积极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权威科研院所对接,进行柠条全域、全季、全株有效成分检测分析,就提升柠条高值化利用水平展开科研合作。先后在丰镇市、化德县建设两个柠条高值化综合利用实验室,开展柠条在牲畜体内转化吸收、蛋白利用等检测试验,有效提高了柠条饲草料比较优势,实现营养价值与味道口感的双提升。
截至目前,乌兰察布市保存柠条600万亩,已有柠条企业33家,年生产柠条草粉、颗粒饲料等产品10万吨,产值达2亿元,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从一株柠条到一方产业,乌兰察布市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比较集中的柠条产业集群地之一,柠条全产业链发展亦成为乌兰察布市重要的产业布局。乌兰察布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整地、育苗、栽植、抚育管护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柠条种植,并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拓宽柠条加工利用方式,促进柠条产业化发展,让乌兰察布市在勃勃生机中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王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