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要闻

第1版: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
上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04 日 星期二   01

黄沙披绿甲 大漠筑青屏

阿拉善盟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战开工

作者:

本报记者 张鑫 通讯员 王萍 包云峰

植青绿做笔,以沙海为卷。2月28日,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阿拉善九棵树项目区彩旗招展,机械轰鸣。 随着开工令的下达,备受瞩目的阿拉善盟 2025年“三北”六期工程防沙治沙项目暨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战正式启动,作为内蒙古乃至全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主阵地,阿拉善又一次吹响生态建设新号角。

作为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阿拉善盟承载着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蔓延的重任。40 余年来,当地干部群众接力奋战,在大漠戈壁植树造林种草,累计防沙治沙近1亿亩。

特别是2024年,阿拉善盟1年的治沙量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已经在三大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绿色防线”,形成了“合围”之势。探索形成了“人退绿进、造养结合,科学创新、因症施策,以治为用、以用促治,政府引领、社会参与,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荒漠化治理“阿拉善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阿拉善盟累计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9600多万亩,其中营造林2552.63万亩,工程固沙10.73万亩,防沙治沙115.99万亩,退牧还草6924.1万亩。阿拉善盟沙化土地治理2024年度总量342.48万亩,为年度计划量272万亩的125.91%。

抢抓春季植树造林,是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一环。2025年,阿拉善盟以“三北”六期工程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响“两大战役”第一枪,计划开工“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37.25亿元,建设任务343.77万亩,涵盖“河塔”片区(投资30.85亿元/313.27万亩)和黄河“几字弯”片区(投资6.41亿元/30.5万亩),2025年申请投资计划18.62亿元,当年建设任务170.97万亩。

阿拉善右旗作为巴丹吉林沙漠的核心区域,是中国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战场,承载着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使命。“三北”六期工程项目开工地选址于此,目的就是聚焦蒙甘宁边界区域联防联治,对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边缘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实施“三北”六期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等重点项目,持续加强防沙阻沙锁边林草带建设,填补沙漠锁边空白区,全力打好上风口防护战,阻止三大沙漠南侵东移、漫延握手,实现三大沙漠锁边“合龙”目标,让沙漠重披绿装。

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人沙博弈到人沙和谐。在治沙实践中,阿拉善统筹运用生物治沙、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等多种手段,堵住风口、筑牢屏障、系统治理,在全面“合龙”的同时,把三大沙漠化整为零、分割成块,用层层防护网、条条锁边带守护生态安全、黄河安澜和美好家园。生态环境实现从“整体恶化、局部高危”到“整体好转、加速改善”的历史性转变,重点区域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盟草原和森林资源总面积分别达到13552.05万亩和301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的2.96%增加到8.3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达到现在的23.1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阿拉善依托独特的沙生植物资源优势和多年生态建设的基础,全力建设百万亩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等林沙产业基地,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对梭梭种植户给予奖励性补贴,鼓励牧民发展沙草产业。截至2024年底,阿拉善盟肉苁蓉接种面积达151.3万亩,锁阳面积52.1万亩,肉苁蓉产量10050余吨,锁阳产量5900余吨,产值达20亿元以上。实现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今年,我们要在历年治理基础上,再用半年的时间,补齐全面合龙的最后‘缺口’,打通全线贯通的最后‘断点’,用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把三大沙漠紧紧围住、牢牢锁住。”阿拉善盟委书记黄雅丽在开工仪式上满怀信心地说。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