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正月葱,二月韭”。春回大地,阳气上升,满畦韭菜,一派欣欣向荣。
韭菜四季常绿,割了一茬,就能再长一茬,剪而复生,常年供人食用,一种便可割剪无数次,有极旺盛的生命力。《说文解字》曰:“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者,谐音“久”,乃生生不息、长长久久之意。
南齐周颙有句名言:“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里的“韭”就是韭菜,初春时节的韭菜,品质是最好的。
俗话说:“头茬韭菜比肉香。”开春的第一茬韭菜,吸足了一冬的养分,长出来的韭叶格外青绿肥润,吃起来特别清香鲜美,是名副其实的“春天第一菜”。
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鄂尔格逊村是包头市最大的韭菜种植地区,是东河区千亩韭菜示范基地,形成了韭菜供、产、割、销一条龙产业服务链。
鄂尔格逊村栽培韭菜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在主要种植黄马莲和黑马莲两个品种,可满足春季到秋季的韭菜市场需求。
据了解,鄂尔格逊村的韭菜每年可收割2—3茬,每亩每茬可收获5000—7000斤,主要供销于呼包鄂三市及山西、陕西地区,基本当天收割便上市售卖,绿色新鲜、物美价廉。
鄂尔格逊村以“党建+产业”融合模式为载体,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将韭菜种植作为主导产业。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成立了鄂尔格逊经济合作社,形成了韭菜供、产、割、销一条龙产业服务,成为沙尔沁镇的“一村一品”特色种植业中的一大亮点。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