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金融的决策部署,按照总行关于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做深做实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截至2025年1月末,内蒙古科技贷款余额7158.4亿元,同比增长14.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4个百分点。
聚焦政策引领树标杆
突出“制度+机制”
积极构建金融“五篇大文章”“1+5+N”政策体系,夯实政策基石。
一是在全国较早制发《内蒙古自治区做好金融领域“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明确做好包括科技金融在内的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工作思路,牵头会同内蒙古有关部门制定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实施方案,围绕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提出17条具体工作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建设科技金融专业团队,单列科技型企业贷款信贷规模,实施优惠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步扩大科技型企业获贷覆盖面。
二是指导各金融机构结合本行业务特点,研究制定配套政策。通过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差异化激励考核等举措,汇聚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创新领域。目前,内蒙古共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特色支行22家,覆盖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6个盟市。获贷科技型企业5382家,同比增长22%,科技相关产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1%,同比下降0.44%,低于内蒙古企业贷款平均利率0.47个百分点。
三是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会同科技、工信、知识产权等部门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向金融机构动态推送优质科技型企业名单,提高融资对接效率,精准滴灌“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已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科技型企业2615家,金融机构发放贷款511.8亿元。
聚焦政策运用驱前行
突出“引导+支撑”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确保央行资金精准滴灌科技型企业。
一是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首贷。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有8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纳入再贷款政策支持清单内,签订贷款合同金额55.6亿元,企业已用款29.3亿元。其中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首贷8.2亿元,加权平均贷款利率2.97%。内蒙古有11家金融机构获得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资金9.2亿元,年利率1.75%。
二是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科技型企业“向绿发展”。自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19家金融机构向258家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855.8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99%,带动减少碳排放3133.5万吨,金融机构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513.5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量在全国排名第三。
三是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支持上市科技型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目前,已运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支持1家生物技术上市企业获得授信额度7000万元,发放贷款2000万元。
聚焦专项行动提质效
突出“产业+创新”
紧盯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专项行动,打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内蒙古样板。
一是深入开展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工作,支持科技型企业集链成群。聚焦内蒙古重点产业链中的创新链,持续完善供应链金融“1+N”服务机制,为科技创新类产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目前,内蒙古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4860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风电装备、光伏装备、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氟化工等8条科技创新类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贷款余额1652亿元,同比增长31.7%。
二是开展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建立差异化信贷政策机制,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更好地为科技企业提供专属化、定制化、个性化金融服务。目前,内蒙古金融机构累计推出“人才贷”“科技易贷”“创新积分贷”等科技类信贷产品20余款。2025年1月末,内蒙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42.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9.5亿元,同比增长41.8%。
三是做好金融支持呼包鄂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做大科技产业信贷规模,全力支持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目前,呼包鄂乌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3368.1亿元,同比增长23.1%,获贷企业3790家,同比增长26.9%。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