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要闻 国内首项牧草田间表型智能监测地方标准实施 赤峰5条千亿级产业链构筑工业新高地 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村:破解“南蟹北养”越冬难题 重大项目建设阔步“春天里” “植”此新绿 共绘春天 防沙治沙“几字弯”再观察

第1版: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
上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18 日 星期二   01

“三北精神”中的内蒙古力量系列述评(75)

防沙治沙“几字弯”再观察

作者:

本报记者 王丰

在中国防沙治沙作战图上,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位置十分醒目:黄河几字弯的“弯头”。磴口县与阿拉善盟交界处的刘拐沙头,是沙漠与黄河“握手”之地。磴口县西面是“红色的公牛”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则是“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磴口县是守沙要塞,更是治沙前沿。

从20世纪50年代初,磴口县广大干部群众经过10年苦战,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建起一条长308里、宽30米至100米的防风固沙林带,沿黄河西岸筑起长20公里的防洪堤,基本上根治了流沙和水患。这一壮举,成为当时人类治理沙漠的典范,并载入联合国治沙史册。

这是黄河几字弯内蒙古段防沙治沙的实践样本,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支点。

黄河几字弯区域生态较为脆弱,是北方防沙带与黄河生态走廊的交汇点。这里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却承受着来自库布其、毛乌素、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合围之势。沙丘向黄河不断逼近,直接威胁黄河流域灌区安全。

在鄂尔多斯的治沙一线,科技赋能为第三代治沙人重构传统治沙模式。鄂尔多斯生态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50万亩示范区的植被盖度、土壤湿度等12项指标,无人机播种效率达到人工的20倍,微生物固沙剂的运用使植被成活率提升至85%。在库布其沙漠,光伏板阵列与沙生植物形成“蓝色海洋+绿色波浪”的共生系统,实现年固碳量11万吨、发电收益超3亿元的生态经济效益。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三北”工程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内蒙古防沙治沙不再局限于生态修复的单一维度,而是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当光伏板阵列与梭梭林共同织就新的生态经纬,这也说明这种模式创新,本就是生态文明时代对可持续发展命题的创造性回答。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