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政经 内蒙古农村“客货邮”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内蒙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内蒙古人工智能医疗系统 实现规模化应用 稀土新材料调温纤维开启千亿级市场 风电塔筒项目进入冲刺阶段 春分吃萝卜  后窑子村的最有味 内蒙古公布首批100个优秀创业项目 呼和浩特:购买首套二手房也有补贴 准格尔旗: 非煤产业快速发展  释放经济新活力 乌审旗“帮办代办”企业暖心 鄂尔多斯加力扩围 推动设备更新

第3版:政经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18 日 星期二   03

内蒙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作者: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会议上获悉,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科学施肥增效方面,内蒙古通过增施有机肥、精准施肥、科学监管、改进方式、调优结构等技术路径,建设20个“三新”推进示范县,32个“看苗选肥”示范县,“优控全追”核心示范区53个,增施大豆根瘤菌350万亩;数智植保减药增效方面,通过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先进施药器械等举措,减少了用药量,提高精准度,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按照属地管理和主体回收以及分级负责原则,建立了回收处理体系和长效机制。

十四五”以来,全区共争取中央资金近10亿元,累计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230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235万亩,建立地膜回收台账,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建设了400个农田地膜残留检测点和1800个回收网点,累计发布地方标准9项。

秸秆是优质的农牧业资源,全区秸秆产量近5000万吨,居全国第五位,综合利用率超过90%。“十四五”以来共争取中央资金13亿元,支持秸秆综合化利用。目前,秸秆饲草供应贡献率超过35%,极大缓减草原过牧问题和饲草不足压力,推动秸秆还田超过2000万亩,秸秆燃料利用率超过200万吨。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方面,全区95个旗县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粪污利用率达到83%。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地膜、秸秆和畜禽粪污,治理对象以农牧业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种植业园区为主,最终达到化肥农药使用强度稳中有降;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地膜回收处置率保持在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3%以上的目标。

“黄河流域覆盖我区7个盟市的42个旗县,在沿黄的15.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全区50%的人口,生产了全区23%的粮食、34%的肉和60%的牛奶,创造了全区69%的经济总量和71%的财政收入,是全区经济主轴带和发展核心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农牧业绿色转型,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内蒙古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