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在巴彦淖尔,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不吃肉焙子,后悔一辈子。”
杭锦后旗陕坝镇的早餐种类繁多,包括烧麦、油条、小笼包、民勤拉面、羊杂碎等,这些都各具特色,但唯有肉焙子被称为“硬早点”。大方的河套人会在每个肉焙子里塞满肉,让你感受到肉比面多的真实满足。卤制的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口下去满嘴肉香。
肉焙子是天赋河套四大名吃之一。河套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当地居民生活富足,对饮食颇有研究。河套地区盛产小麦,因此诞生了各种以面粉为主的美食,肉焙子便在其中。上世纪70年代末,陕坝镇怡和步行街曾叫铁匠巷子,那时商贩推车售卖熟食,后来人们开始将买到的熟肉夹入焙子中,肉香与麦香完美结合,这就是最早的陕坝肉焙子。
陕坝镇肉焙子之所以闻名,与其精心选材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从焙子到肉,每一步都极为讲究。烙焙子的面必须使用正宗的河套面粉,通常选用当地雪花粉,猪肉则选用猪后腿肉。和好的面需自然发酵,然后加碱,绝不使用“泡打粉”等速成方法。烤制的焙子应香甜可口,筋道酥脆,而肉焙子里的肉需用老汤煮熟,再用十几种原料搭配炒制,且是现炒现做。每天早上,一个肉焙子配一碗粉汤,便是一个清晨的开始。
陕坝的肉焙子有两种:全瘦肉和带肥肉。当地人认为,带肥肉的更香。陕坝的女性尤其喜欢肉焙子,尤其是上班族。她们早晨吃一个肉焙子,中午吃一碗面筋,晚上吃一根玉米,保持美丽动人。据说夫妻间发生冷战时,无需多余道歉或调解,男人只需吃完肉焙子,再买一个带回家悄悄放下。女人看到后,立刻满脸笑容,关系恢复如初。
品尝陕坝肉焙子,定会发出“肥肉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的赞叹。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