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耕”新。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开端,更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自治区乡村振兴工作,立足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任务,靠前发力,做到“早部署、早谋划、早提供、早宣传、早跟进”,助力内蒙古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断完善涉农领域政策框架,相继印发《春耕备耕金融服务专项行动方案》《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任务分工方案》《内蒙古自治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扎实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截至2025年1月末,全区涉农贷款余额9410.1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为29.2%。
为抢抓“农时”、不误“农事”,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分行围绕春耕备耕相关领域,开展调研10余次,全面掌握辖区春耕备耕工作推进情况,合理排布春耕备耕信贷资源。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推动春耕备耕信贷工作加速提效,如鄂尔多斯市分行推动辖内16家金融机构与当地农牧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呼伦贝尔市分行推动开展整村授信模式,兴安盟分行推动623个“信用示范村”建设工程。2025年1—2月,内蒙古累计发放春耕备耕贷款483.3亿元,支持农户37万户。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申请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央行低成本资金扩大春耕备耕信贷投放,确保全区春耕备耕资金充裕,减轻农户融资压力。2025年1—2月,内蒙古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21.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37亿元。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裕农快贷”“粮农e贷”“益农快贷”“兴农e贷”等一系列专属信贷产品,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媒体及村落要道、集镇社区、公交站牌等线下宣传栏多渠道宣传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政策和产品,满足涉农企业恢复生产、农户购买农机种子等多元化资金需求。如自治区农信社开展“春天行动”,走村入户详细了解农牧民饲料草料、春耕农资等方面信贷资金需求,通过“金牛微贷”线上申贷程序,积极向广大客户推送“农易贷”等特色信贷产品。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打通金融服务新路径,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如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组建工银“乌兰牧骑”乡村振兴服务队伍,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利用金融科技优势,运用卫星遥感应用系统为每块农田建立专属“数字档案”,缩短贷前调查时间60%以上,切实提升春耕备耕金融服务质效。(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