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通讯员 王萍 徐晓玲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是培植新质生产力的“活力源”。
2025年一季度,阿拉善盟以破竹之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迎来首季 “开门红”,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阿拉善盟扩投资、稳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内蒙古冠仕达化学有限公司的中控室内,工人们正熟练操作控制面板,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这家2021年引进的重点企业,专注农用杀菌剂研发,攻克克菌丹等5项核心技术,其17000吨精细化工中间体项目稳居国内市场份额前三。该公司总经理王峰介绍,今年将实施2500吨中间体项目,预计5月份投产,全年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
冠仕达化学的快速发展,正是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崛起的生动写照。目前,示范区规上精细化工企业有25家,2025年产值预计突破50亿元。
与此同时,内蒙古海泰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全力赶制三嗪酮等高端农药中间体,生产线负荷率高达 90%。凭借三嗪酮合成工艺的突破,海泰科技已成为全球农化巨头先正达的核心供应商。2024 年,公司产值达2.6亿元,产品一半远销欧美。随着新产线2,4-二苯甲酮的投产,2025年公司产值力争突破4亿元,为园区打造西北最大农药中间体基地注入强劲动力。该公司生产总监马玉帅表示,公司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市场版图。
在内蒙古莱科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溴虫腈项目现场,施工正如火如荼。该企业专注高端农药领域,其溴虫腈悬浮剂可减少农田用药量30%。得益于示范区 “拿地即开工” 的审批改革,项目手续办理周期大幅缩短60%,预计8月试生产后,年增 产值3.2亿元。尤为瞩目的是,其配套建设的废弃物资源化系统,通过膜分离和催化氧化技术,实现生产废水100%回用,每年减少危废排放800吨,节水3万立方米,为西北干旱区工业节水树立了典范。
为满足企业冲刺产能的需求,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打出服务“组合拳”,依托“一企一策”服务机制,精准保障水电气运等生产要素,确保企业供应链稳定、生产链畅通。一季度,该示范区成功签约2个项目,协议引进资金12.3亿元,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夯实高质量发展之“硬支撑”。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经济发展局统计调查中心主任梁金宝表示,将以“六个行动”为牵引,持续优化服务,助力企业腾飞,用“开局精彩”带动“全年出彩”。
今年作为 “十四五” 收官与 “十五五” 谋篇之年,阿拉善左旗聚焦清洁能源、低空经济等优势领域,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
伴随着阿拉善盟运达盛能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首台机组下线投产,形成了年产风电主机约500台(套)和年产储能装备200万千瓦时的生产能力,不仅提升了地区装备制造竞争力,更为全盟亿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阿拉善左旗区域经济合作局局长李忠茂说道:“今年将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保障项目如期开工,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
借助国家推进 “沙戈荒” 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政策东风,阿拉善左旗在新能源领域多点发力。
在内蒙古华电腾格里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巴彦浩特光伏分公司德勒格尔光储电站中控室内,工人们正在对光伏发电单元以及升压站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控,保障安全稳定运行。目前,项目整体发电态势良好,同时,通过“光伏+”模式全面推进阿拉善左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阿拉善左旗委常委、副旗长林伟表示,将秉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凝聚发展合力,以重点突破带动发展提质增效。
春潮澎湃,奋进正当时。阿拉善盟紧扣项目建设主线,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拔节生长。行进在大漠戈壁上,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跳动着拼经济、抓建设、促发展的强劲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