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迪威娜 通讯员 高歌
林草资源是天然财富, 在赤峰广袤的大地上,林草资源如同一座绿色宝库,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赤峰市林草局始终秉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立足本地林草资源与产业实际,巧用 “林草 +” 模式,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在 “林草+生态扶贫” 模式下,2024年,赤峰市聘用4078名脱贫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补助标准为1万元,共发放工资 4078 万元。护林员们常态化巡山护林,既守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实现生态保护与扶贫双赢。
“林草+以工代赈” 模式深度融入“三北”工程。去年,赤峰市带动2766人务工,发放劳务报酬5110万元。这种模式激发了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了防沙治沙质量,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构建起全民防沙治沙新格局,实现 “人地统一、沙治人富” 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坚持走“林草+驻村干部”发展模式,2024年,赤峰市林草局选派 5 名驻村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专题研究包联措施,通过森林植被恢复费为3个帮扶村提供30万元资金,用于造林绿化与森林抚育。赤峰市林草局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并慰问驻村干部。驻村干部扎根基层,全力服务乡村发展。
在 “林草+绿美乡村” 建设中,赤峰市林草局开展重点区域绿化和乡村绿化美化。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思路,建设环村林、护路林等,发展庭院经济,保护古树名木。2024年,69个苏木乡镇的 121个村庄建成绿化美化示范村,面积达2145.26亩,改善了农村生态与农民生活,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结合。
赤峰市“林草+林下经济”发展成绩斐然,2024年,产值居全区首位。累计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32.38万亩、林下食用菌1.95万亩。赤峰市林草局探索林下种菌、种药等林下复合经营,提升林地利用效率,带动农牧民增收。
此外,2024年,赤峰市林草局向8个旗县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支持12个林场的12个项目。资金用于欠发达林场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改善,助力周边乡村振兴。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最后一年,赤峰市林草局将继续以林草产业惠民生,拓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