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乌海市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在自治区率先跻身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之列。
大漠出平湖,水清天更蓝。2013年7月,乌海市被水利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乌海市始终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促进全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积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水净、湖美、河畅、林青、岸绿”的目标,一幅“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山傍水、滨水而居”半城山水半城绿的诗意画卷徐徐展开。
推进文明建设
成果惠及百姓
乌海市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形成了优美的生态景观,为市民呈现了秀美山川和宜居环境,昔日的沙海,已经被星罗棋布的葡萄园、纵横交错的通道林、成片的防护林所覆盖,基本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五分钟见绿”。
按照“黄河为轴、两翼齐飞”的总体框架,乌海市科学谋划水生态网络格局,形成“一湖、一地、一网、多点”具有干旱区特色的人水和谐的城市;建成了乌海湖、龙游湾湿地公园、坝址公园、中央公园等一大批水景观,依托乌海湖,深入推进环城水系建设,基本建立了集防洪排涝、蓄滞洪水、河湖景观为一体的城市水系、健康美观的水生态体系,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及发展环境,让普通百姓能够直接享受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实惠,形成生态民生融合共生的良好格局。
泛舟乌海湖上,蓝天白云映入湖面,微风吹过波光粼粼,沙水相融、湖苇相映、鱼鸟飞跃、海阔天空,令人心旷神怡。沿湖边一路走来,园林小品、人行步道、亲水码头、人工沙滩……美丽的景观让人心情愉悦。站在乌海湖东岸,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一览无余,走在大坝上,欣赏坝前大漠出平湖的壮观,聆听坝后震耳欲聋的涛声,一静一动,那是多么新奇的感觉。
依托黄河和乌海湖,乌海市打造了海勃湾甘德尔河水系、乌达巴音赛河水系、海南恩格尔河水系、机场路人工湖景观以及位于京藏高速乌海出入口的凤鸣湖公园。原本的荒地、砂石地在建设者们的手中成了美丽的水景观。目前,乌海市已建成大小湖泊40余个,河湖相通、水体相连的美丽格局正在形成,人们随时可与水亲近,享受水带来的无穷乐趣。
建立长效机制
制定最严标准
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交会处,年平均降水量为165毫米,蒸发量却达到3200毫米,是自治区典型的干旱少雨地区,水资源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黄河过境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水源。
先天水资源条件不足使得严格管理水资源成为乌海市的必然选择。为此,自创建之初,乌海市就特别注重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乌海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乌海市水资源管理办法》《乌海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乌海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等文件,建立了水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建成了乌海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平台,基本建立与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相适应的重要取用水户等监控体系和水资源监控能力;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保护、“三条红线”量化指标纳入“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将工作成效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现有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下,乌海市重点完善水资源管理办法和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针对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等水资源管理重要环节,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工作机制,整合执法力量,集中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水和管水。
为化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乌海市一方面推动水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建设,一方面抓紧进行水资源管理改革,建立完善了水权配置体系,制定了水权置换管理办法,建设了水权交易场所和水量调度交易中心,还对一系列水行政职权事项进行了改革。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乌海市坚持传统与非传统水源开发相结合,合理开发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鼓励使用中水、疏干水,大力推进用水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建立的污水处理厂(站)都已安装了污水处理在线监测设施,企业处理后的中水循环自用,不可用的废水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
改善人居环境
助推经济转型
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的推动,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正为乌海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城市因乌海湖而灵动,特别是“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形成了乌海“大河、大湖、大漠、大汗、大湿地”等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旅游景观。乌海又是黄河文化、草原文化、蒙元文化、移民文化、工业文明与“太阳神”文化、书法文化、奇石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之地,文化与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相融互促。
自从有了乌海湖,乌海不再拘泥于固有的旅游资源,利用难得的水上资源,开发以水上娱乐、运动、演出、休闲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开展漂流、水上摩托、帆船等水上娱乐活动。
刘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