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当记者来到通辽市科尔沁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时,巨大的显示屏上,馒头、粉条、山野菜、牛肉、羊肉、熟食品、纯净水等小食品加工过程映入眼帘,一览无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解决食品加工行业散小乱差和监管难的问题,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通辽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启动了科尔沁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以食品加工园区为载体,通过整合资源,立足生产以市民餐桌需要为主的大众化食品,以此打通整个食品加工产业链。
去年5月园区正式建成交工,曾经分散在通辽市主城区内各个角落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纷纷争相陆续入驻,有了自己整清明亮的独立厨房和操作间。到目前,园区已有大大小小152家食品企业。
一袋袋封装好的辽源粉条排列得整整齐齐,一张张订单纷至沓来,让来自西部区鄂尔多斯市的农民郭春山和妻子喜上眉梢。他们入驻园区仅一年零一个月,却在这里挖到了经商路上的第一桶金。正忙着配货的郭春山满面春风:“我这无胶的粉条每个月都能卖到15万元,来这里之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所以,我特别关注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报告中说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就给我这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粉条插上了金翅膀,我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打出自己的品牌。”
小作坊大都本小利薄。为了让小食品加工作坊真正规范和壮大起来,园区在房租、住宿、物流配送、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内蒙古祝德食品是一家生产桶装水、瓶装水的企业。入驻园区以来,园区对厂房租赁实行“三免二减”,即租一间厂房,可以免费使用3年,后两年按当时市场标准的一半收取房租。“亮弟”曾经是一家在镇里生产熟食的小作坊,经过一年发展已经把厂房面积扩大到144平方米。“老汇”面食利用食品园区提供的150个产品销售点,把自己的面食铺向全市。46家入驻园区的牛肉干厂家,目前的产量总和已经占据通辽市的半壁江山,其中4家还获得了“SC”认证……
一年来,通辽科尔沁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不但将令人忧心的小作坊变成了市民放心的大厨房,还将小作坊变成了大产业,让“游击队”变成了“集团军”。
在园区召开的十九报告精神学习会上,园区管委会主任幺立国这样描绘园区可预期的未来:“咱们园区无论从民生这一块还是经济发展这一块,都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我们要学好学懂学透十九大精神中关于食品安全的要求,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强化我们的服务功能,以品牌化、规范化、功能化、杠杆化为目标,为保障广大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作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蔡冬梅 赵弘 郭洪申 闫晨光 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