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特别报道 人民至上写大爱  放歌逐梦新征程 各族儿女共携手  守望相助幸福长

第4版:特别报道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 03 月 06 日 星期二   04

人民至上写大爱 放歌逐梦新征程

——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报告②

作者:

(上接3版)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阿尔山林业职工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8月,郭永财、冯秀华夫妇同185户居民一起,成为阿尔山棚户区改造首批安置对象,搬入集体安置楼。

吃水不用压井、供暖不用烧煤,老人看病就医可以呼叫家庭医生,郭永财夫妇和邻居们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4年40亿元的投入,让阿尔山市9688户棚户房顺利征迁,23.4万平方米的回迁小区拔地而起,棚户区居民基本实现“出棚进楼”。

在10多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25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在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地上,棚户区改造,成为又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

春节的大兴安岭图里河林业局,室外气温零下40度,78岁的林业退休职工郑淑范奶奶家,气温却是零上27度,里里外外近70度的温差,让郑奶奶的幸福感更加强烈。

郑奶奶16岁来到林区,开始时住帐篷,结了婚才住进了“板夹泥”,一住就是几十年。“最难熬的就是冬天,煤都舍不得烧,房子四处漏风,我就找了一大块铁板,晚上睡觉的时候把铁板放在已经熄火的炉子上,孩子们睡在铁板上,还能热乎点。”

随着图里河棚户区楼房竣工,郑奶奶和大批的林业职工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住上楼房了,洗衣服用洗衣机,楼下有菜店、商店,干啥都方便多了,这得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啊!”

非常之役,需要非常之力。在棚户区改造这项宏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面前,内蒙古持续发力、痴心不改,强力推进!

每年年初,自治区政府都要与各盟市签订年度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及时分解改造任务。各盟市随即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内蒙古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和补助资金,积极推进融资以及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因城施策推进货币化安置,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措并举,确保了棚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统计表明,从2014年以来,内蒙古共实施棚户区改造92.5万套,完成投资2265亿元。

在内蒙古大地上,与棚户区改造同步实施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安居工程、廉租房、公租房等各种工程、措施快速推进。过去的5年,内蒙古累计为217.6万户城乡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

保障之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习近平

“总书记的手很大,很温暖,我俩握手时,感觉热乎乎的。”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的情景,“模拟家庭”妈妈景凤英依旧激动不已。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在这里入住的儿童。他动情地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传递出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牵挂。内蒙古牢记嘱托,全力出击,守好民生底线,提升民生温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又给我们涨工资啦!”春节期间,得到涨工资的消息,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厂汉板村委会当协理员的贾建青别提有多高兴了!

说起协理员这份工作,贾建青充满感激。2016年离异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贾建青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窘迫。听说回民区给就业困难人员安排公益性岗位,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很快得到了一份协理员的工作。

“有事做,有钱挣,还不耽误接送上幼儿园的两个孩子,挺好的。”有了工作的贾建青逐渐走出了离婚的阴影,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2017年,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共帮助5.7万名像贾建青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了工作,帮助5.7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和417户“零就业”家庭中的427人实现了就业,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内蒙古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推进落实“创业就业工程”和“创业内蒙古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34.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低于国家控制目标;

2013年以来,全区32.49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06万人,登记认定的“零就业”家庭由2013年的1233户减少到目前的417户;

2013年以来,全区累计创业培训27.6万人,培训后成功创业21.8万人,带动就业76.5万人;

全区建成创业园和孵化基地398个,入驻实体4.85万户,带动就业41.1万人;

2013年以来,全区农牧民转移就业累计1282万人次,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1040.7万人次。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不仅仅是就业。教育、医疗同样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2017年,内蒙古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42个百分点。32个旗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全区累计达到93个。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8个旗县扩大到所有31个国贫旗县。大学新生资助政策由城乡低保家庭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资助。2017年,内蒙古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和医保信息联网,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内住院、门诊就医、药店购药“无异地”。与全国31个省市区实现了异地就医业务联通住院直接结算,提前兑现国家要求的这项重大民生承诺。

内蒙古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住房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两个数字,传递出内蒙古执政理念中厚重的民生分量:2017年,自治区本级压缩一般性支出10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绿色之梦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

不久前,一则微信刷爆了朋友圈:根据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7年度蓝天数据报告,呼和浩特全年蓝天占比73%,在全国省会级城市中排名第二。

毋庸置疑,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担当。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指标,留住蓝天绿水,本身就是一份为民情怀。

因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环境与民生的精辟论述,让内蒙古“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信心更加坚定,深入推进绿色内蒙古建设的行动更加坚决。

保护环境,就要淘汰落后产能,把污染环境的源头掐断;就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

2017年,内蒙古退出810万吨煤炭、55万吨钢铁产能,取缔地条钢243万吨。今年,还将继续退出煤炭产能405万吨;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整治大气、水、土壤污染,停止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的开采勘探活动,持续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建立生态文明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初步形成四级“河长体系”;

就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内蒙古对124名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其中涉及厅级干部27人、处级干部65人、科级干部29人、其他干部3人;给予党政纪处分92人、诫勉21人、通报9人、免职2人。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精心的呵护换来丰厚的回报,5年来,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感受至深:

沙尘暴少了!2008年—2012年内蒙古每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1.6天,2013—2017年下降到每年0.5天,过去每到春天黄沙蔽日,如今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空气好了!2016年全区12个盟市平均达标天数314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2017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继续稳中见好;

草原美了!内蒙古种草保留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草原退化、沙化面积较“十二五”初减少了671.3万亩,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重点生态治理区明显好转,2017年全区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较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

森林大了!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面积3.73亿亩,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为21.03%,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14.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5位;

沙化退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内蒙古5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7100多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807万亩,全区荒漠化土地减少625万亩,沙化土地减少515万亩,减少面积居全国首位。

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内蒙古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成为内蒙古最亮丽的名片,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文/《内蒙古日报》记者 江新辉)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