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特别关注 扶心扶绿扶产业   精准发力摘帽脱贫

第5版:特别关注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 07 月 24 日 星期二   05

打赢脱贫攻坚战——奋斗在一线

扶心扶绿扶产业 精准发力摘帽脱贫

——武川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纪实

作者:

目前全县以“三到村三到户”扶贫资金入股蒙禾源6735.19万元,截至2017年底,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7538人,3706户,按返利比例6.5%合计,总分红447.8875万元。蒙禾源投产的五大基地每年出菇高峰期(6个月)带动当地农民500人就业,每月人均收入2000元—4000元,在制种、养种期间,稳定就业200余人。5月29日,武川县县长靳春亮,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银苟,副县长张海涛深入蒙禾源菌业公司圪顶盖基地、耗赖山基地、不浪梁基地、振兴元基地,深度调研生产、市场、企业管理和扶贫资金使用等方面情况,再一次激发了企业在扶贫攻坚中的示范带动信念。

 

后山三件宝,莜面山药大皮袄。作为武川的特色种植产业,莜麦和土豆种植也责无旁贷成为当地的行业标杆。内蒙古燕谷坊全谷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一手农民一手市民”为核心经营理念,与当地农户合作,通过“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种植收购和市场动态对接。燕谷坊自2015开始实行燕麦订单种植,每年的订单收购价高于市场价30%以上,燕麦订单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订单种植农户发展到3500多户,2018年燕麦订单基地面积扩大到4万多亩,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对5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帮扶“三到户”(种植订单到户、收割帮助到户、销售拉运到户)。订单农业有效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难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粮食质量安全。武川县塞丰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马铃薯主产区布置5个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推广点(每个点500亩),可覆盖贫困户210户,既便于周边农户观摩学习新技术,又方便种植户购种。由公司牵头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北京对口扶贫工作队协调,目前已与北京凯达公司、山西旭美公司签定4000吨加工薯,可覆盖贫困户150户。公司每年可安排就业贫困户43户,保证贫困户工资性收入人均30000元。公司筹组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全程跟踪,解决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针对2018年是武川县脱贫摘帽的攻坚年,筹措资金30万元,用于助推贫困户脱贫。对目前未脱贫困户,每户无偿提供1亩原种和1分地微型薯,减少贫困户的种植投入,满足贫困户3年的大田用种需求。对于全县已脱贫但仍需巩固提高的贫困农户提供原种,每公斤优惠1.0元。

在武川县延绵起伏的大青山里,哈乐镇得胜营子村的晟源山茶厂名声在外。该厂是自治区唯一一个获得国家QS认证的中药材茶叶厂,年山茶销售量10000公斤以上,带动了武川县哈乐镇、得胜沟乡、大青山乡、二份子乡、上秃亥乡5个乡镇的2000多亩黄芩种植。山茶厂由2012年创办的内蒙古武川县晟源山茶专业合作社建设运营。据合作社的理事长王玲玲介绍,合作社社员由6户发展为现在的19户,注册资金从6万元发展为300万元,每年采茶旺季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次,带动部分老区贫困家庭拔了穷根、摘了穷帽。山茶厂所在的德胜营村有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涉及19人,合作社全部给予帮扶。10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合作社发给黄芩种苗,并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并保证回收,收购价是市场的2倍。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每年拿出30000万元,分给他们用于生活。合作社不仅将武川的本土山茶带上了品牌化道路,也为武川农村的产业扶贫开创了一种自主发展的新模式。80后的王玲玲于2015年7月成为一名基层党员,在德胜营村委会妇联主席的位置上工作了12年。这位以带动革命老区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为目的大山的女儿,说起家乡数度哽咽。情牵家乡,心系乡亲,这成为她立志通过实业,带领村民为乡村创建一片新天地的强大动力。

一张“健康扶贫基金一站式救助结算单”

在武川县医院院长宋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窗口”。宋院长用一张“武川县健康扶贫基金一站式救助结算单”给我们解读健康扶贫对建档立卡户贫困户的最实惠的政策。这张结算单上显示,已经结算出院的村民住院费共计2168.89元,农合、保险报销了83%,因为没有达到90%标准,健康扶贫基金兜底报销148.09元 ,患者自付金额是216.89元。

由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健康扶贫机制,主要目标就是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针对全县8924名(2018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武川县出台《武川县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实施方案》,多方筹集资金500万元,建立了健康扶贫救助基金,在原有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民政大病救助等保障的基础上,再通过健康扶贫救助基金兜底,使建档立卡贫人口住院治疗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个人只需支付总费用的10%。对于特殊重特大疾病,贫困人口无力支付住院自费费用的,经武川县健康扶贫领导小组确认,可进行再次救助。与此同时,对贫困人口患者实行“分类救治”政策。对确定的可一次性治愈的患者,在县医院进行集中治疗;对需长期治疗和健康管理的患者,由乡镇卫生院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实施救治、上门送药和签约服务慢病管理;对患有重特大疾病需长期治疗或转诊的患者,在上级医院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回县医院治疗,医序费用由健康扶贫救助基金进行兜底保障。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贫困人口在县医院住院治疗的,免交挂号费,免交住院押金,只需提供相关证明村料,出院时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民政大病救助等“一站式”结算。通过这个呼和浩特市第一家上线运行的“健康扶贫基金报销管理平台”服务软件,2017年共为313名贫困人口报销124万元。2017年,通用集团为1107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人寿保险公司每人投保120元、保额7.5万元,总额132.9万元,通过医疗保险助推扶贫。加强民政兜底保障,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符合农村低保对象的,纳入农村“低保”进行兜底,对突发事件引起的贫困家庭给予大额资金的临时救助。截至目前,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的有1502户2614人。

此外,武川县建立了老区贫困儿童和贫困残疾学生救助金,共将598户贫困家庭的638名学生纳入教育扶贫范畴,共发放扶贫资助资金206.43万元;并在执行国家“两免两补”的基础上,该县增加补贴优惠项目,对县内公办学校住校就读的幼儿及中小学生免伙食费、补往返路费和日常学习用品支出,补助金额在3000-4050元之间,并对考入高校的所有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的资助。

为了“生态大县”的目标 ,一场艰苦的探索

二份子乡是近几年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生态移民动作最大的乡镇。一路走过,奶母沟、西高湾、母花以力更、火烧羊圈旧村、南卜村、庙营等,都基本完成生态移民。这些小村落,会永远地留在历史里,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留在乡愁里。

二份子乡党委副书记郭志忠告诉记者,二份子乡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传统养殖业,牲畜游牧散放,养殖量越大,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破坏就越大,多年来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西南部山区,是全县甚至全呼和浩特市有名的蝗虫灾害多发地,农民收入及其微薄,土地十年平均收入不足100元。“十二五”期间,二份子乡在武川县整体功能区划分时,全乡整体被列为限制发展区。在全县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进一步完善为“生态修复区”。

二份子乡是生态搬迁工作中,“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最有代表性的乡镇。拆除率达到80%以上的村,原则上不再进行覆盖或改造,如果能达到95%以上,每人享受安置补贴1.5万元。许多居住人口不足20%的小村子,都要整体移民。

二份子乡党委政府结合移民搬迁和土地集中流转试点工程成功的基础上,走“易地搬迁、土地流转、草业立乡、恢复生态”的精准脱贫路子,摸索出一条“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支持、自主搬迁、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二份子乡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

实施易地整村搬迁后,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将所有搬迁农户的耕地由政府集中统一流转,视土地质量每亩每年予以100—160元的补助,流转期为10年,种植多年生牧草,牧草收入全部归原承包农户所有。2014年以每亩16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农民耕地3.48万亩,2016年以每亩10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农民耕地11.4万亩,2年共流转耕地14.88万亩。另外,积极争取上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项目指标,3年共实施退耕还林7.36万亩。其中:2015年实施退耕还林3万亩,2016年实施退耕还林0.81万亩,2017年实施退耕还林3.55万亩。2017年实施退耕还草10.6万亩。全乡总耕地面积45.2万亩地,土地集中流转面积14.88万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32.92%;退牧还草10.6万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23.45%;历年退耕还林面积14.26万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31.55%。

“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迁”。二份子乡交出一份“精准”的答卷。

郭志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搬迁村的农民保持原有惠农补贴(人均500元左右)不变,仍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将村内承包的耕地按每亩100元政府统一流转种植优质牧草、恢复生态,人均耕地19.1亩,人均年收入1910元。以花西村委会西号村李兰在家为例,一家3口人,在享受移民补贴4.5万元基础上,家庭年收入32040元,其中:1.流转土地72亩×100元/亩=7200元;2.退耕地7.5亩×90元/亩=675元;3.相关惠农补贴615元/人×3人=1845元;4.李兰在在企业打工3000元/月×6=18000元;5.种草72亩×产草300斤/亩×0.2元/斤=4320元。人均纯收入10680元,脱贫不成问题。

二份子乡姚家村通过生态移民实施中,7个自然村,358户,856人全部实施生态移民,在火烧羊圈新村建了64户幸福院。土地流转15600多亩,全部种植有机优质牧草紫花苜蓿。2015年,利用“三到村、三到户”资金,每户补贴6400元,购买基础母牛39头,3头种公牛。2016年,又投资90万元为贫困户建成30套养殖小区,养牛180多头。母花以力更自然村60岁的蔺兰柱,由2014年的一头母牛,到现在已经有6头牛,别人劝他卖几头,他就是舍不得,他说:“要往前爬挣”。现在除了6头牛的“资产”,他家的48亩土地流转出去,每年都有4800元的收入,此外,粮食综合补贴有1500元,蔺兰柱的媳妇会季节性去召河务工,生活妥妥的。

在去姚家村采访的路上,不时会看到一两只鸿雁在草地上或一个小水洼边伫立,甚至一些土黄鼠不慌不忙从路上穿过。姚家村党支部书记郝志文笑着说:“不仅有鸿雁,还有狐狸。”我们无限好奇,但郝志文说:“不知从哪里来的,可能生态好转把它们引来了。”

“草业强基、牧业富民、生态兴乡”,二份子乡是武川县“草业大县”的重要目标乡。草业兴乡,这是武川县最西北的一个乡的艰苦探索,也是实事求是的一个思路。按照“风蚀沙化生态恢复型、特色种养结合型、草种采籽型”,以蒙草抗旱等企业为龙头,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形成规模稳定的优质牧草种植区,到2018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届时,武川县西部30公里生态恢复区将为“生态大县”添上美丽的一笔。

历史上,植被贫瘠,风沙大,就是武川的代名词,再加上背靠大青山北麓,自然条件非常差,森林覆盖率仅为16.49%。缺绿,一直是武川的痛。

首府的后花园怎么能是这样?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进。近年来,武川紧紧围绕建设首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总体目标,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工程、“双百万”绿化工程以及通道绿化,西部风沙化区绿化。城镇园林绿化、美丽乡村绿化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通过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全县沙化耕地得到全面改良,草场退化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六乡连体生态工程”的推进,使得武川的绿意渐浓。“六乡连体生态工程”西起哈拉合少乡的杨树坝,由西至东涉及原西乌兰不浪、纳令沟、中后河、东土城,上秃亥、可镇、厂汗木台,至耗赖山乡的二号地村,全长110公里。自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到目前为止,共完成工程造林面积35万亩,占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的39.7%。总体情况看,“六乡连体工程”通过造林、禁牧、封育多措并举,林草覆盖度达到80%以上,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

此外,“一镇两带三线”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武川全力打造首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一镇”指可镇园林绿化,努力打造精品样板工程;“两带”指沿大青山北坡建设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绿化带,沿哈乐镇——上秃亥乡建设中部农田防护林带;“三线”指沿呼武公路、省道101和武召线两侧建设区域景观绿化带。

这次采访,我们有缘见识“大青山北坡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区”的成果,虽然不似大兴安岭的莽莽苍苍,但在自然生态原本非常恶劣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生发出连绵而勃然的规模植被,让人在望绿兴叹之余,是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油然而生的无限敬意。

采访获悉,大青山北坡生态治理工程自2013年开始实施,已完成山体绿化30.2万亩。山川披绿,家园温馨,习近平总书记的“打造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的指示和期望,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革命老区人民的坚韧和坚持中,在北魏古镇渐成现实。

记者手记:

“旱”!我们的采访从端午节后开始,每到一处,不管是旱地区还是有喷灌设施的地方,都在喊旱。我们心疼那些正在等一场雨抽苔的大蒜,惋惜生态移民后种植的紫花苜蓿因干旱而枯萎,期盼一路走过的泛黄的草地快快返青……6月23日,一场久违的急雨降临武川,这个时间,我们的采访车刚刚行驶出村庄。久旱逢甘霖。看着干裂的土地上溅起的大朵的水花,我们给采访过的地方发去询问。在武川县耗赖山乡大沙岱驻村帮扶的干部曹慧发来微信:“下开雨了,村里不错。没雨就没有收入,有雨更有信心脱贫。这场雨对麦子是不大顶事了,对山药和莜麦真是一场及时雨。”

这场端午前就预报要来的雨,虽然比祈盼的来得晚点,但依然让那些播种在田野的种子,有可能完成其春华秋实的使命之旅。收获的希望,在日月腾挪,在大自然雨露滋润,在一系列“三农三牧”政策、一系列扶贫攻坚的惠民政策中,春风化雨,瓜熟蒂落。

这次连续几天的采访,曾设想联系采访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县委书记云海和县长靳春亮,但他们表示,武川县真正值得采访的地方在一线,那里的人,那里的鏖战,才有最真、最动人的扶贫故事。

截稿时获悉,连续几天的雨,已经让武川县郁郁葱葱,绿披青山。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