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行趋势下,IPO(新股首发)的一举一动又惹人注目起来。
上周五证监会表示,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下周拟集中组织发审委委员就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相关事宜开展调研,没有IPO发审会安排。”不到百字的新闻发布引发了市场的诸多联想,不少声音认为“IPO发审都找借口不做安排了,IPO要停了”。
实际上这是对监管安排的误读,IPO仍在常态化发行,上周五晚间还有2家过会企业拿到了9亿元左右的融资额度,IPO并没有叫停,即便本周证监会不安排发审会,在IPO排队序列里的30家已过会尚未拿到批文的企业仍可以按计划、有节奏地拿到新股入场券,短暂暂停一周发审并不会对新股常态化发行造成影响。
那么,坚持IPO常态化发行是否意味着监管对市场行情不管不顾呢?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受中外经济因素等方面影响,股市震荡下行,连续两三个月,监管层随着市场的动态变化,减少了IPO批文下发数量,融资额也大幅降低。一方面是监管政策及新股改革创新步伐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以应对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仍待解决、一些投资理念仍待革新的旧疾;另一方面,能够安抚投资者情绪,避免二级市场出现更大的非理性波动。
这是监管层根据A股实际情况做出的合理修正。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走弱,放缓IPO可行,但暂停IPO却不可取。历史上A股有9次暂停IPO的经历,都是基于市场普遍的心理预期而做出的政策操作。每次市场产生较大波动,投资者都希望监管层停止IPO以帮助稳定市场,从而将IPO视为维稳的工具,而不是发挥其本身具有的主要功能。表面来看,可能暂时性解决了“阵痛”,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新问题,日积月累,数百家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形成IPO堰塞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独特的“风景”。据新华网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