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鑫) 7月1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蒙商产学研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了“内蒙古农牧科教文旅融合发展观摩会”。观摩会展示、签约了一批融合发展的项目,展现出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探索农牧科教文旅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
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实现农村牧区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举措。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生态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定制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内蒙古经济学会组织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步伐,积极推进农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牧业创新发展拓展更大空间,加快实现由传统农牧业特征和功能向现代农牧业特征和功能转型升级。内蒙古经济学会会同蒙商产学研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提出并商定,共同实施“12345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工程”。
据介绍,“12345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工程”主要内容如下。“围绕一个任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在落实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牧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一二三产业、农牧科教文旅融合发展、探索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农牧业产业经济体系。“推进两个创新”: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构建科教企和新型创新主体深度融合共同体,推动“研学产”变“产学研”;二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强前沿技术创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有力支撑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三个协同”:一是突出创新主体关联融合,协同推进服务农牧业、农村牧区和农牧民;二是突出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配置融合,协同推进科技引领城镇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三是突出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示范基地等创新载体融合,协同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做好四环衔接”:一是优化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衔接好城乡规划和村镇规划,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引导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二是优化资源要素的项目配置,衔接好投资建设主体的互动作用,以重点建设项目支撑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三是优化投资主体的产业配置,衔接好一二三产各环节,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牧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四是优化运营主体的市场要素配置,衔接好科技成果收益权、资产所有权、投资建设权、经营管理权、组织运营权等利益关系,激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活力,带动提升产业的效率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五位一体”:通过探索示范,实现农牧、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用科技振兴产业,用科技恢复生态,用科技点亮生活,用产业带动致富,用绿色提升质量,用商创拓展潜能,用教育改写明天,用文化延续未来。按照“12345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工程”的总体安排,实施工程的有关方面深入研究,细化方案,落地实施,逐步深化,重点试验示范项目开始积极推进。
建设现代农牧业经济体系,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关键是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农牧业技术创新体系。蒙商产学研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是专门为产学研合作进行全方位服务的社会组织。联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科技项目为重点,以科技人才为关键,以服务平台为依托,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全方位、各环节、一条龙服务,在科技项目服务上,实施招商引智、项目引进、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产品开发、企业运营、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相关环节的关联配套服务。联盟组建以来,为促进内蒙古产学研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在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和融合发展领域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设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是国内外一流的专门从事草原和农牧业科技研究的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特别是在中国农牧业交错带草地建设、草原生态恢复建设和相关产业创新发展中取得了积极的科研成果,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推进农牧业产学研融合创新和和产业融合发展中,重视发挥市场主体企业在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产学研融合创新和和产业融合发展。
令人憧憬的魅力小镇、充满欢乐的家庭农场、研学旅游的特色基地、神奇美丽的“大汗之花”, 一个个试验示范项目正在规划、建设、启动,农科文旅融合发展前景一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