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山是伐木,现在上山是护林。以前挣钱靠卖木材,现在挣钱靠搞旅游。
内蒙古阿尔山市坚持植树造林,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林业工人们变伐木为护林,“放下斧头当导游”,端上了旅游的金饭碗。
伐木工放下斧头当导游
1982年,20岁的于久江当了林业工人。他是“林二代”。上世纪50年代,他的父母分别从辽宁、吉林来到阿尔山,进林业局当林业工人。林区有句话:“油锯一响,黄金万两”。林业工人将成片的原始森林伐倒,用牛爬犁、马爬犁运下山,再用汽车运到火车站,再运往全国各地,成为枕木、家具……
那时候,于久江经常天不亮就要上山伐木,在齐腰深的大雪里运过木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于久江的工作从伐木变成了护林。
冬天下雪了,他看脚印就知道有人上山了,甚至能大致分出男女老少,“年轻的和岁数大的,脚印儿不一样,岁数大的爱拖着走。”站在熟悉的林间,于久江颇有些得意地说。
不伐木了,老林业工人虽然还有工资,但算不上富裕。为此,当地提出“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鼓励大家搞旅游。
于久江养了几匹马,拉爬犁、雪圈,带游客体验冰雪乐趣,坐爬犁60元一小时,雪圈30元一圈。“你摸摸,我这上面都是软的,坐着不冰。”老于的爬犁上铺着一层红丝绒软垫。传统的爬犁是木头的,容易坏,于久江又自己动手改了个铁的。
这些年,各地都重视生态建设,树苗需求量大。除了养马,于久江还种了5万多棵树苗。“现在好多人住楼房,不烧柴了,乱采滥伐的也少了。大伙儿都知道,游客来看啥?就看这儿环境好!如果把树都破坏了,人还能来吗?”于久江说。
如今,于久江当护林员月工资有四五千元,再加上搞旅游、种树苗,每年能有个10多万元收入。说起家里的光景,老于的鱼尾纹里满是笑。
“前年雪下得大,几十厘米厚,有的地方有一米厚,人来得多,挣得也多;去年雪小,人来得少,挣得就少。”他说,就盼着冬天雪下大点儿,游客多点儿。
这里的风景四季都好看
鹿村本没有村,养鹿的人家多了,也就成了村。
任红梅是鹿村舒心客栈的女主人。上世纪80年代,白狼林业局女子采伐队声名远播。1985年,18岁的任红梅成为其中一员。
天保工程实施后,林业工人们转产转型。阿尔山气候寒冷,每年无霜期仅90天,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白狼林业局引导工人发展特种养殖。
第一年,任红梅家养了7只成年鹿,2只公的、5只母的。公鹿能割鹿茸,母鹿下鹿羔,一年下来,挣了两万元。“那时候没啥经验,啥都不懂,鹿生病了自己也看不出来。”任红梅说,好在当时大伙儿经常组织起来学习养殖技术。最多的时候,她家养了98只鹿。
2006年,在林业工人养鹿的地方,设立了白狼镇的行政村鹿村。
“这几年年纪大了,鹿养太多了有点儿累”,正好白狼镇政府号召大家搞旅游,任红梅和丈夫缩减了养殖规模,开起了客栈。4个火炕、10个标间,7、8月份游客最多,生意最旺。房间得从网上预订,直接来不一定能有空房。
任红梅的女儿有一手好厨艺。在她们家客栈,除了住宿,还可以吃农家饭。客栈的每间屋都有电视。冬天客人来过年,坐在火炕上就能看春晚。
任红梅的院子里还有间“舒心鹿产品”商店,屋后种着20万棵云杉苗、3万多袋木耳。“鹿茸1500元一斤;木耳能收2000多斤,70元一斤……”任红梅盘点着家里的收入,“一年能挣个15万。”除此之外,任红梅每月有2400元退休工资,智长江当护林员,也有工资。
2014年至2018年,阿尔山市旅游人数连年增长。今年1至8月,阿尔山市旅游人数达318.6万,带来旅游收入42.3亿元。
“夏天凉快,冬天能玩雪、看雾凇。秋天叶子都黄了,比夏天还美!我们这儿一年四季都好看!”说起家乡美景,任红梅很骄傲。
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阿尔山市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也是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等大草原的交汇处。
这里气候寒冷,树木生长慢。碗口粗的树,可能已经生长了二三十年。难得的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林业工人就开始了植树造林,在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通过人工更新造林、抚育幼林,人工造林超百万亩,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林业局的生产职能逐渐转为造林和养护,伐木为生的林业工人也开始了转产转型的探索与尝试。
阿尔山市拥有绝佳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77.86,为优等级别,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辖区比例达85.62%,森林覆盖率达81.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
2018年,阿尔山市获生态环境部命名的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研究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专家库成员韩永伟说,阿尔山市生态本底非常好,而且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保护区管理、植被建设、污染防治等工作都卓有成效,“阿尔山市第三产业占比达60%以上,产业结构是国际上比较推崇的绿色发展的‘321结构’,第三产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旅游业为核心产业,辅以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已经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有望成为一个绿色发展的样本”。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