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内蒙古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呈现出统揽格局更加实化、攻坚氛围更加浓厚、脱贫路径更加清晰、脱贫举措更加有力、问题整改更加扎实、体制机制更加有效的良好态势。
内蒙古全区共有贫困旗县57个,其中,国家级贫困旗县31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26个,目前57个贫困旗县已全部退出贫困旗县序列。全区现有贫困嘎查村3694个,已全部出列“摘帽”。“摘帽”之后,回看走过的路,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致富带头人有着怎样的奋斗故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需要总结?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记者把笔头和镜头聚焦于脱贫攻坚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探访内蒙古各地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那些一心为民、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身边榜样,以及内蒙古各地脱贫攻坚取得的举措和成效。
今日起,《内蒙古商报》将矩阵推出“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系列报道,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多平台、多维度展示内蒙古脱贫攻坚成果。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张鑫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呼伦贝尔鄂温克旗伊敏苏木红花尔基嘎查一个普通牧民,51岁的哈斯格日乐一路走来多坎坷,但她一直努力奋进,始终秉持匠心,怀抱着梦想,用勤劳绘出了“致富之花”,实现了从一个普通牧民到创业就业先进典范的华丽转身,成为农家姐妹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时,带领当地的贫困姐妹,走上了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技艺的脱贫致富路,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病致贫
一台老式脚踩缝纫机维系生活
1969年,哈斯格日乐出生于伊敏苏木红花尔基嘎查,从小看着母亲做民族服装、民族靴子,深受感染。
1985年,刚16岁的哈斯格日乐就到海拉尔学习正规的裁剪,第二年又去天津学习服装设计中专班,回来后就开了一间小裁缝铺,制作西服、中山装、改裤脚等。
1989年,因很多老乡都曾问她能否做民族服装,哈斯格日乐感到制作民族服装很有市场便钻研起来,开始在自己租的仅有几十平米的房子里一针一线地制作起民族服装,由于没有机器设备,做一件需要5到7天的时间,这样收入不太多,但生活还算可以。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她得了心脏病和脑梗,后期又查出肾衰竭。祸不单行,哈斯格日乐的哥哥也患重症。哈斯格日乐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还要供女儿上学,自己身体一直还不好,所以不得不借钱看病,一个原本殷实的家庭陷入困境。
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她除了二十多万元欠债,一无所有,连住的小屋都是租来的,仅凭一台老式脚踩缝纫机,维系生活。
传承创新让民族服饰更具时尚魅力
哈斯格日乐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聚居区,能熟练使用鄂温克语、蒙古语、达斡尔语和汉语,也十分了解各民族服饰的最大特点。病情好转后,她便干起了老本行——裁缝。她开始从事制作、设计民族服装,渐渐擅长了手工制作各民族四季的传统民族服饰(春秋棉里子长袍、夏装单里子长袍、冬装皮质长袍)、马裤、设计短款现代民族风服饰,无论是蒙古族服装的云扣、达斡尔服饰的卡(qia)腰还是鄂温克服饰的云图,每一个环节她都从细微处入手,放大特点,彰显个性,让客户需求得到更多体现。渐渐的哈斯格日乐在周边地区制作民族服饰已小有名气。
2014年8月,哈斯格日乐荣获红花尔基嘎查妇联颁发的民族服装传承奖章;2015年受鄂温克旗就业服务局的邀请,去为民族服装制作培训班当培训老师,共举办了三场培训班,共教授学生120名;2016年在鄂温克旗首届民族手工艺品大赛中荣获工艺品鄂温克传统女装类优秀奖;2017年在“首届鄂温克民族服装服饰大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
2016年6月,哈斯格日乐成功的申请成为“鄂温克族自治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民间服饰》代表性传承人”。鄂温克民族分为索伦鄂温克,敖鲁古雅鄂温克和通古斯鄂温克,而鄂温克族自治旗中最常见的就是索伦鄂温克,索伦鄂温克族自己创作设计出了吉祥云的图案,以便于在生活中与其他的民族服饰区分开来。哈斯格日乐不仅熟练缝制大人小孩各种传统的吉祥云图,还创新出很多符合现代服饰的吉祥云图,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改革创新,让代表吉祥的云图飘逸在了每一件鄂温克民族服装之上。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