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娜)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区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2020年6月30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总体方案》,提出了具体工作举措,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计划利用三年左右时间,促进民族传统奶制品提档升级、产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乳业发展,他指出,要下决心把乳业做优做强,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业品牌。自治区大力发展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民族传统奶制品是以传统原料、传统工艺、传统生产加工方式加工制作的奶食品,我们统称其为民族传统奶制品或民族传统乳制品或奶食品。目前,我区已经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民族传统奶制品有7个品种,分别是:奶豆腐、奶皮子、策格、楚拉、毕希拉格、酸酪蛋和嚼克。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彭万臻首先介绍了通过调研了解到的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现状,目前全区有16家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企业、746户注册登记的加工坊。每天加工鲜奶能力9560.73吨,日均实际加工鲜奶量393.3吨,年产值6.07亿元,就业人数在2000人左右,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6月13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签订了“民族传统奶制品培训研发项目合作协议书”,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传统奶制品培训研发基地”设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依托学院师资、科技人才、蒙汉双语教学等方面优势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培育人才、传承文化、创新技术、提升价值“赋能”。以技术支撑和智慧支持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发挥试点示范创建引领带动民族传统奶制品稳步发展。6月28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启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首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内市监办字〔2020〕107号)精神,经过自愿申请,盟市、旗县(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遴选、两级政府复核的申报程序,公布了首批160个试点示范名单。试点示范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验收通过后,“以奖代补”,支持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各盟市、旗县在建设试点示范时,实施点对点服务,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积累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民族传统奶制品包装设计,帮助指导商标注册打造区域品牌形象。7月6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已完成民族传统奶制品的包装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从476件应征作品中通过专家评审入围作品、市场满意度调查甄选出包装设计式样,全部免费提供给奶制品加工户选择使用。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民族传统奶制品手工坊申请商标注册,指导专业合作社等团体申请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力度营造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彭万臻就如何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进行了详细介绍:专项行动分三年推进。2020年为试点推动阶段;2021年为深入实施阶段,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举措,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2022年为全面提升阶段,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对此前采取的措施进行查缺补漏、完善提高,实现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共有9项具体工作,涉及11个相关部门以及各盟市、旗县政府。总的思路是,以打造试点示范为切入点,从行政许可入手,按照原料把关、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产品销售、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产品质量追溯等环节,进行全链接、闭环式监管,通过试点示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协调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九大举措包括: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标准供给服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试点示范;打造试点示范;强化检验检测服务;畅通产品销售渠道;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推进自治区民族传统制品产业发展,对助力牧区稳定脱贫、牧民增收致富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形成奶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11部门将全力推进试点示范创建,提升检验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营销推广。开展民族传统奶食品工艺大赛,挖掘推出一批传承人,提升民族传统奶制品文化品味,打造“民族传统奶制品”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