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迪威娜 通讯员 孟宇 崔峰)“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具有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2021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的目标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发挥职能优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让企业“轻装上阵”
“放管服”改革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旨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来打造发展软环境。一方面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重点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下功夫,全面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一窗式”综合窗口、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和简易注销,极大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精简审批环节,有效打造宽松便利的准入退出环境。另一方面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依法对中央及层面梳理的514项,按改革方式直接取消审批70项、审批改为备案17项、实行告知承诺39项、优化审批服务415项,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分类管理,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截至7月底,全市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17503户,与去年同比增长8.85%。其中:内资96573户,外商投资738户,个体工商户20472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228户。
促企业“健康发展”
权力下放需要做到放与接的匹配,放与管的结合。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放”和“管”统一起来,创新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实现事中事后监管清单制度,根据行业实际状况,结合许可条件,实施科学精准监管,实现“管优”市场环境、“管活”市场主体、“管好”市场秩序。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结合,实现靶向发力;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重点行业、领域,升级智慧监管,推进数字智治。大力推广应用内蒙古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智慧监管(风险管控)平台和“蒙冷链”追溯系统,守牢安全底线;牵头起草《呼和浩特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使政府部门对校外托管机构的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编制了呼和浩特市地方标准《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指南》,推动全市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代市政府起草了《呼和浩特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等。
帮企业“提质增效”
立足新平台畅通服务渠道、新路径优化服务内涵,进一步转变服务作风,着力推进服务网点建设,加强服务资源供给。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在登记注册方面,积极探索,跨前作为。全力打造“窗口、线上、掌上”三位一体的登记新模式。打造形成特种设备许可升级服务模式,实行车用气瓶注册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制度;改进外资企业登记程序,实现商务备案与窗口登记一窗受理。推动完善市场主体登记审批事项“跨省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机构,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推动市场主体登记审批13个事项“跨省通办”。截至7月底,全市共退费2428.49万元,退还款惠及4512户市场主体。
政简易行、政简易管、政简便民,“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结合实际,增强服务意识,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以公开透明、简便易行的“软投入”,满足优化环境、利企便民的“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