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要闻 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动能强劲,愿景可期 郎立兴冰雪摄影展—— 以冰雪的情怀和语言  致敬北京冬奥会 兴和县冯字号村中药材种植 开出别样“致富花” 天朗气清好颜色 绿水青山带笑颜

第1版: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
上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18 日 星期二   01

兴和县冯字号村中药材种植 开出别样“致富花”

作者:

本报记者 迪威娜

隆冬时节,冬日暖阳中,记者走进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张皋镇冯字号村,新修的水泥路如玉带般延伸,路旁别具羌族风貌的小楼掩映在山林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种植中药材,给这里的村民们带来了甜蜜生活,为群众开出增收“致富良方”。

支部牵头 明确产业定位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张皋镇冯字号村坚持党建引领,党支部通过因地制宜引进种植项目、拓宽产业销售渠道,建立项目与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了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使冯字号村走上了产业兴旺的致富路。冯字号村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纽带,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抓住党员主体这个根本,发挥好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力促集体经济见实效。以宣传引导为抓手促进农民发展产业共识。村“两委”通过与县农科局专家沟通、召开座谈会、村民评议、致发公开信等形式,利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加大对党员群众的培训力度,引导党员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同时,村“两委”干部带领部分村民去大同市坊城新村实地走访考察,结合本村实际,最终确立以种植油用玫瑰、芍药和黄花作为发展项目。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产业富民的美丽乡村。

2021年4月引进黄花幼苗1.8亩5000余株,一把铁锹一个坑,一株幼苗一份情,村党支部先后发动“两委”干部、党员、村民80余人次在冯字号村对面的“沈平玉”山、周围的“十边地”进行试种,共完成约11000余株油用玫瑰、芍药和黄花幼苗的种植。2021年7月,“十边地”的黄花绽放,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茎上托着数朵黄花随风摇曳,荒山荒坡上的油用玫瑰、芍药虽然植株矮小,但均成活开花,日出日落照耀着每一朵燃起新希望的花儿,冯字号村街头路边也有了新的颜色,以前光秃秃的山坡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干群同心 群策共谋推广

为了避免盲从,降低种植风险,为后续全面种植积累经验基础,冯字号村党支部决定实行“小步行、均速进”的种植发展规划。经济作物产出价值极高,一次种植,终身收益,只有进行广泛推广才能将此产业扎根在冯字号、将钱袋子留给老百姓。冯字号村拥有荒山荒坡1500多亩,一年一次采摘期,可以达到最低亩产值980元;黄花在种植、加工技术已成熟的山西大同亩产量近3000斤,按现有的技术和土地条件,如达到亩产量1500斤,按市场价格1.7元/斤收购,每亩可产生2500元左右的收益,相比之下,亩产值仅1000元左右的粮食作物逊色了许多,而且这是在不占用耕地、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实现增收。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黄花在当地村民看来就是“金疙瘩”。张皋镇冯字号村始终坚持“一村一品”发展理念,把黄花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夯实根基提速乡村振兴,让小小的黄花释放出了巨大的产业能量和品牌能量,逐渐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新动能。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