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政经 内蒙古30条举措 精准发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丰镇市: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虎”力全开冲刺“开门红” 助力乡村振兴, 阿拉善盟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 通辽:守护绿水青山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二月二,一碗龙须面的心愿 呼和浩特市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温室大棚“钱景好”  幸福生活“节节高”

第4版:政经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01 日 星期二   04

二月二,一碗龙须面的心愿

作者:

本报记者 王丰

再过几天就是二月二了,今年的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和“惊蛰”之间。

前些年,有人说,没过完二月二,就没有过完年。这是人们在庆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时,更希望年过得再长些。

在二月二来临时,总会三五成群吃碗龙须面。尤其是用河套雪花粉做的龙须面,那个筋道劲儿自不必说。今年由于疫情,在二月二这天,不可以在外面饭店里聚集在一起吃面,一定要在自己家里煮上一碗龙须面。

龙须面历史悠久,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吃春饼的日子里,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龙颜大悦,赞不绝口。

而现实中的龙须面其实是由抻面发展而来,关于它的名字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二月二这一天,一般会在食物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平常吃的水饺叫“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部分地区,吃的面条称为“龙须面”。另一种说法,则是因为面细如发丝,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故名龙须面。不论哪种说法,龙须面与二月二有了约定,这天无论身在何处不要忘记那碗龙须面。

龙须面为传统面食,流行于北方广大地区,是一种又细又长、形似龙须的面条,由抻面演变而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在中国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有吃龙须面的习俗。

尤其是河套地区在黄河水的浇灌下,造就了这里无与伦比的小麦品质,面粉的筋度最高可达35%,蛋白质含量14%以上,远远高于国家高筋粉的标准。可想而知,用河套面粉做出的龙须面定会让人垂涎三尺。

煮龙须面时,也有所讲究,从一捆龙须面中抽取一小把,抓在手上,洒在锅中已经煮沸的热水里。下面后,锅里的水有时不能完全浸没面条,只能等先入水的一截面条软化,剩下的一小截才能入水。这种入水方式,正像一条白龙,猛然扎进海里,需要向水下潜入的时间,龙尾才可以彻底入海。待面条全部软化,用筷子搅搅,一条条小白龙就在锅里游开了。

出锅时要搭配西红柿切片,红色鲜艳而味蕾大开,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也会让人忍不住迸发出口水。食物中红色和绿色的搭配是最不媚俗的,面条中撒上一小把葱花、一小撮香菜,就提起了整碗面的香味。挑起细细长长、宛若龙须的面条,你也许会惊奇地发现面里裹着一枚荷包蛋,白色的蛋清与鹅黄色的蛋黄带着鸡蛋清香,咬开并和着鲜美的面汤一起入口,胜过千万顿大餐的味道。

二月二龙抬头,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龙须面,不只是一图口腹之欲,更是带给你新一年一切顺遂的美好祝愿。在这春暖宜人的时节,这一碗面也是送给自己:让自己元气满满。

吃下这一碗寓意深长的龙须面,让你的一年都能够龙腾虎跃,顺风顺水。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