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鑫)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在呼和浩特市、北京市东城区同步线上举行“京蒙百企情”暨2022年京蒙产业对接启动仪式,开启新阶段多部门联动、全领域协作、精细化对接、常态化推进的京蒙协作新篇章。
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司副司长刘胜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贾跃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于海宇、京蒙两地文旅、国资、工商联等部门分管领导、乌兰察布市副市长李建军出席启动仪式,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副主任汪兆龙、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海山分别致辞。
刘胜安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市区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京蒙协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去年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中,北京、内蒙古双双取得“好”的等次。一是政治站位高。北京市委、市政府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政策投入、社会动员等八大体系,开创了以首都站位、首善标准、首都优势、首创精神、首位成效“五首”为特点的京蒙协作模式。二是承接配合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做好配合服务,为北京企业量身打造投资政策和配套措施,全力创造投资兴业良好环境。三是“两个基地”亮点突出。京蒙携手共建共建能源供应基地、副食品生产基地,一大批能源企业、涉农企业落户内蒙古。四是消费帮扶成效显著。借助北京双创中心内蒙古展厅、消费帮扶集采推介会等平台,2021年以来,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进京销售额达170多亿元。
刘胜安表示,希望北京市支持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引导更多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兴业;希望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加强谋划,加强与北京市的产业对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北京企业进得来、落得住、能发展。
汪兆龙指出,“十四五”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谋划京蒙产业协作。大力支持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充分挖掘内蒙古资源禀赋,京蒙共同开展两个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内蒙古先进制造业。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将做好服务保障协调各项工作:一是京蒙东西部协作平台就是京蒙企业合作的服务平台,是京蒙企业合作之家。二是京蒙协作的财政资金大力支持北京企业到北京市对口的31个旗县、盟市投资。三是纳入京蒙产业合作平台企业产品进京销售,北京市将协调相关部门高质高效做好服务。
海山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将努力把北京之所长与内蒙古之所有更加紧密地对接起来,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共赢发展。一是独特资源禀赋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充足,产业发展的能源需求有充足保障;农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的趋势能为北京市企业创造更多投资机会;全季旅游潜力无限,是北京市民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二是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打造新时代开放高地的金字招牌。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3.0版正式出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与北京市共同出台《落实京蒙协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惠企便企政策27条。三是京蒙产业对接平台是持续深化两地产业合作的有效载体。今年自治区与北京市共同建立京蒙协作产业对接平台,以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产业对接渠道,实现企业常驻、政府常在、合作随时。
此次启动仪式在11个盟市设立分会场,两地共有500多家单位和120余家企业近千人参与,现场线上签约31个项目,签约金额1464亿元,涉及能源基地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消费流通等多个领域。此间,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兴安盟科右前旗等5个旗县和内蒙古森工集团、北京市京能集团等9家企业分别作产业推介。
随着京蒙协作的深入开展,内蒙古消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以来已有170多亿元优质农畜产品进京销售。内蒙古现已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带贫减贫产业园区,从旗县到乡村、农牧户构建起关联配套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致富产业和增收项目体系,进一步帮助脱贫地区拓展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其中,兴安盟大米、河套向日葵、乌兰察布马铃薯、锡林郭勒羊肉等“蒙字号”产品产销两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