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通辽市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两大战略”、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工作思路,通过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保持就业市场主体稳定、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等措施,多渠道促就业,全方位保民生。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和有组织劳务输出“同推进、双发力”,全年预计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5.4万人,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35.7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106.8%和102%,科尔沁区、开发区、库伦旗家政服务,开鲁县建工、扎鲁特旗电焊工在北京、山东等地已经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综合实施市场就业、机关招录、创业引领、岗位开发等就业项目,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59万人,预计全年达到1.63万人。启动43批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基本完成招聘5177人,累计开发“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公安辅警、网格员、社区干部等岗位近2000个。
稳定市场主体就业。全面落实“返、补、减、缓、用”等助企纾困政策,为2444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251.74万元;为2637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5846.65万元;为4300余家企业减征工伤保险费1704万元、失业保险费1.53亿元;为56家企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1972万元;中央、自治区下达的1.75亿元就业补贴资金全部第一时间拨付给各旗县市区,按5%比例提取失业保险基金3962万元,全部用于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2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17万个次,共达成就业意向3735人次。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和企业用工需求,制定《关于强化就业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的实施意见》,主动深入工业园区对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169家,累计摸排用工需求9957人,达成就业意向3839人。通过小规模、精准化方式,为各工业园区举办专场招聘会14场次,成功举办2场次“2022通辽市创业项目推介展示、小微企业融资对接暨重点企业用工招聘会”。通辽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创业园初步投入使用,入驻人力资源机构12家。
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落实“技能内蒙古行动”,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2.43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128%,预计全年完成2.54万人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58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117%,预计全年完成1.65万人次。成功举办通辽—赤峰“双子星座”联合创业大赛和“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通辽市2个项目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总决赛。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7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预计全年发放2.2亿元。
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