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瘦身健体”,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全区国资国企系统主动担当作为,圆满完成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80项改革任务,全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为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做大国有经济总量,调优国有经济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按照自治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和自治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自治区国资委对2019年制订的《内蒙古自治区区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重新印发了规划方案(2022年版)。
那么,如何做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实现“瘦身健体”? 规划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做好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明确了总体思路,即:加快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三大布局”(产业和重点领域布局、空间布局、企业布局),重点实施“七大工程”(混合所有制改革工程、战略性重组工程、企业资本证券化工程、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工程、资源资产化工程、各类风险防范工程、强化国企党建工程),努力构建“1+3+N”(深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改组3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做强一批实体产业集团)国有资本布局框架体系,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了2025年发展目标,即:自治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趋于合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区属国有企业战略定位更加准确,主业优势更加突出,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国有资本整体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总资产突破万亿元,营业收入力争实现4000亿元,培育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且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2户,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且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4-5户。
此外,规划明确了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方向。在国有资本产业和重点领域布局方面,要加快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包括能源产业、钢铁产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业、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包括新能源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军民融合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布局优化,支持区属国有资本积极参与自治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加快现代服务产业布局,包括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特色旅游业、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等。
在国有资本空间布局方面,要优化对外投资布局,主动融入国内经济高地,积极对接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鼓励区属企业与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西部地区国企、民企构建多层次合作联盟,促进能源、旅游、物流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推进区内协同发展,推动区属国有资本向和林格尔新区、呼包鄂乌、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集聚,推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区域特色增长极。
在国有资本企业布局方面,重点是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探索两类公司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包钢集团、内蒙古能源集团、交投集团3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发展。推动内蒙古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的有效途径,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
同时,规划方案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要求。积极推动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重组组建一批实体产业集团,加大国有资本向清洁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大数据云计算、中医药(蒙医药)、健康养老、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度;加快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十四五”期间,推动区属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区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重塑国资国企版图方面,各盟市全部完成了重组整合任务,一级企业数量由290户减少至81户,基本解决了普遍存在“小”和“散”的问题;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方面,推动全区剩余354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任务,监管企业累计修订完善923个管理制度、开展119个内部管理标杆创建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瘦身健体”目标方面,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圆满收官等。
瘦身健体,轻装上阵。国资国企以“精壮坚实”的改革步伐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