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黄河穿沙辟石、曲折奔腾,汇千流、纳百川,终在内蒙古高原留下壮美“几”字弯。
刚摆脱腾格里沙漠的纠缠,黄河从宁蒙界都思兔河口流入内蒙古,便又与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不期而遇,“九曲黄河万里沙”在这里有了更生动的生态写照。
“几”字弯内,黄河流经内蒙古自治区843.5公里,流域覆盖中西部7个盟市。黄河“几”字弯内蒙古段流域区位独特、面积广阔、资源能源富集、产业集中, 是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支撑。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也是离北京最近的大沙漠,曾经风沙肆虐,寸草难生。“黄沙滚滚漫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庄稼牧场沙里埋……”一首民谣,唱出了彼时沙漠腹地农牧民们的苦痛与心酸。
从以路治沙、分区治理的多条穿沙公路建成通车,到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治沙模式的成功实践,再到生态治沙增汇、光伏治沙减排的不断创新治沙方式,昔日风吹一片黄的库布齐沙漠,如今已成为了满地葱茏的绿色奇迹,并被联合国列为可借鉴的成功治沙典范。
人尽其才百事兴。从不毛之地变身沙漠绿洲,无数治沙人演绎着精彩的大漠传奇。“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让黄沙欺负死”的殷玉珍,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人,她克服了无水、无电、无路以及病痛的困扰,三十年如一日,让7万亩荒沙披绿。
“随着治沙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经验,治沙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从最原始的种植,到规模化种植,再到科技化种植。以先进的技术为指导,才使今天的库布齐沙漠能呈现给大家一个一望无际的绿洲。”亿利库布齐绿土地公司副总经理常朝辉在这片沙漠中工作10余年,感触颇深。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曾经有一句话:“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磴口县的人矢志不移,接力种树种草治沙护河,一代接着一代干。新中国成立后,县委书记杨力生提出“沿沙设防,植树造林,沿河筑堤,沿堤栽树,营造黄河护岸林带”。磴口县红盛义村党支部书记谢恭德带领妻儿老小挖渠开荒,坚持植树造林40年,硬是让5000亩寸草不长的沙漠披上绿装。
目前在黄河西岸,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建起了154公里护河林带,林地面积42万亩。磴口县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04%扩大到现在的20.56%。
黄河两岸的沙漠稳定了,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使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输沙量减少了,黄河的水质也就更加明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