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要闻 端牢饭碗   夯实根基 包头稀土高新区: 稀土产业转型发展 又有新突破 乌拉特前旗: 地标香瓜“走”全国 乡村振兴再赋能 与沙为“友” 挺进绿色 黄芪“仿野生”   致富新希望

第2版: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27 日 星期二   02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起向“绿”系列报道之一

与沙为“友” 挺进绿色

作者:

(上接1版)

从“防”到“治”实现从 “人进沙退”,逼着沙子退,到“与沙为友”发展沙产业”的转变。

阿拉善的沙,世人皆知。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三大沙漠由北向南贯穿其全境,沙化土地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三大沙漠锁边治理,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观景象。2012年,阿拉善左旗启动百万亩梭梭林项目,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吉兰泰镇、巴彦诺日公苏木、宗别立镇4个梭梭肉苁蓉产业基地,一望无际的梭梭林延伸向沙漠深处…… 既实现了沙漠增绿、产业增值、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又建成了一道纵贯全旗南北的生态保护屏障。

阿拉善盟发展的“梭梭—肉苁蓉”产业在2021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以下简称《案例》):“首先,牧民通过承担梭梭人造林项目,依据立地条件不同,每亩收益可达40—80元;其次,梭梭成活后接种肉苁蓉,肉苁蓉的收益每亩可达200元。阿拉善地广人稀,户均草场面积过万亩,牧民种植肉苁蓉的收入普遍超过每年10万元,部分种植大户可达每年50万元。”

作为国内最早关注沙尘问题的公益组织,阿拉善SEE已经在荒漠化防治等方面深耕10余年。2014年,SEE“一亿棵梭梭”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项目正式启动,计划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关键生态区域种植200万亩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让荒漠不再蔓延。截至2022年底,SEE“一亿棵梭梭”项目已经在阿拉善地区的关键生态区域种植了7843.08万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植被面积166.64万亩。

漫天黄沙渐露绿色,梭梭边钻出了肉苁蓉……看着这一幕,SEE“一亿棵梭梭”项目工作人员冯芙蓉很是欣慰。她是阿拉善本地人,也是帮助阿拉善左旗巴彦乌拉嘎查牧民马西达来一家补种梭梭并验收的负责人,她教这些牧民如何管护梭梭、如何嫁接肉苁蓉。“我们希望牧民种一片(梭梭)活一片,活一片留一片,如果种植、养护好了,它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生产资料。”她说。

梭梭被称为“旱生植物之王”,有极强的耐旱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根部寄生的肉苁蓉是名贵中药材,有着“沙漠人参”的美誉。

如今,在广袤的阿拉善左旗沙海戈壁,绿色发展让一切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梭梭+肉苁蓉”实现治沙致富两不误。从2021年开始,梭梭林的经济效益更加显现,4个基地梭梭造林面积达192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53.2万亩,产出肉苁蓉900多吨,产值达2亿元左右。

阿拉善盟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富了人们的口袋,又让沙地披绿,生态效益显著。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区广大林草系统干部职工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弘扬“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黄河几字湾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配合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把“三北”等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内蒙古力量!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