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林果、林药、林禽、林游……近年来,林西县始终以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压紧压实生态保护责任为依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产业融合的路子,开启了一条防沙治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以生态保护为基,筑牢生态屏障,做足“林业+”文章。
自2000 年开始,林西县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争取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坚持以山系和流域为单元,打破乡、村界限,对各项治理措施进行整合,实行规模治理、综合治理,20 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 1.9 亿元,治理面积达 237.87 万亩。昔日的荒山荒坡得到了绿化,共绿化了 200 余座荒山、300 条沟壑、2 条主要河流;改良盐碱地、风蚀沙地30万亩,堵住大风口10处;绿化了省级大通道、303国道两条主干线公路,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网带片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理效果,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依托东台子水库建设,林西县确定“以水定绿、依水治沙”方略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思路。借助“三北六期工程”实施契机积极谋划项目,通过全要素治理,将这里打造成为西拉沐沦河生态流域治理样板,切实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第三战区林西段防沙治沙战役,林西县将以“林草业+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多措并举使该县防沙治沙成果有了质的飞越。
2022 年,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林果深加工产业,林西县引入的赤峰市蒙果鲜食品公司建成投产,主要以生产冻干果蔬为主,年可加工内蒙古野果3000 吨、蔬菜 1500 吨,大大拓展了果品的销售渠道。今年林西县引入的山东中创蕴达集团在林西成立分公司,发展木本油料文冠果的种植、育苗、深加工、科研及文旅产业,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在各乡镇目前已建成了 8 个文冠果基地总面积达10000亩。
以生态经济为先,发展生态产业。林西县以“七合堂模式”为模板,以封山自然恢复植被与植树造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防沙治沙。截至目前,该县建成了百万亩山杏经济林基地、30 万亩柠条饲料基地、11.7 万亩内蒙古野果基地、10 万亩樟子松基地,倾力打造绿色银行,储备生态资源。林西县现已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面积 242.3 万亩,占沙化土地面积的 74.1%,治理后的植被覆盖率为 43.74%。
随着林地资源的增加,林西县大力推行林下增值产业,林下种植养殖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林地“生金产银”的价值和优势,逐渐加大投入。经过几年的发展,林西县已初步形成以特色林下中草药、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等为主立体的林下经济模式。2023年,林下仿野生中草药种植达 3.13 万亩,品种有苍术、防风等 10 余种地道药材。通过发展林果生态旅游,新城子镇老虎石沟村成为了赤峰市级重点旅游村,林下经济及产业融合成为林西县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切合点和新的增长点。
向生态要发展、向发展要未来,林西县走出了一套符合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地区优势和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