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锡林郭勒草原有着18万平方公里的优质天然草场,具有发展草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大力发展以西门塔尔、安格斯牛为主的优质良种肉牛产业,高质量构建重要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
走进锡林浩特市沃原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肉牛繁育基地,一座座宽敞整齐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圈舍,如同“联排公寓”映入眼帘,牛舍内,工作人员驾驶着撒料车沿着食槽投放搭配好的草料,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吃着营养早餐。
“牛群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分群管理,并搭配不同的粗饲料和精饲料喂养,其中饲喂的燕麦草、全株青贮等作物以自己种植为主。”锡林浩特市沃原奶牛场副场长庞永介绍,依托全盟肉牛扶持政策,锡林浩特市沃原奶牛场于2020年启动西门塔尔肉牛种畜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从澳大利亚引进350头乳肉兼用西门塔尔育成母牛,以“以种促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走上了优质良种肉牛产业生态养殖的发展之路。目前,该基地已获得锡林郭勒盟西门塔尔牛核心群和锡林郭勒盟种畜场认定,存栏牛达950头,均建立了系谱档案。
“经过几年的发展,基地已初步形成分级育肥体系。我们将达到种用标准的牛以种牛销售,将达不到种用标准的肉牛犊、奶公犊进行前端育肥,向有条件的地区供应育肥架子牛,目前已向终端育肥企业供应了100余头架子牛。”庞永表示,该基地未来将加快建设分级育肥体系,补齐育成育肥短板,积极培育前延后伸、横向配套、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现代良种肉牛全产业链,并发展适度规模的肉牛育肥场。同时,根据2024年初锡林郭勒盟出台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实际,加大硬件设施和技术的投入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带动当地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发展。
锡林浩特市沃原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肉牛繁育基地是锡林郭勒盟高质量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不断在肉牛良种繁育、科学饲养、育成育肥、精深加工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以南部旗县、沙区和主要水系流域为重点,西门塔尔、安格斯牛为主的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带,推动全盟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实施“减羊增牛”战略至今,锡林郭勒盟肉牛产业优质良种扩繁取得重要突破,累计落实专项扶持资金5亿元,共引进优质良种肉牛10.5万头,2023年牧业年度肉牛存栏增加到220万头,良改比重达到97%,繁成率达到83%,安格斯等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居全区首位,年出栏肉牛约90万头。规模化育肥取得重要突破,截至2023年,全盟有24家500头以上规模化肉牛养殖场,10家500头以上肉牛育肥场。肉牛精深加工取得重要突破,引进培育正镶白旗额尔敦塔拉、太仆寺旗蒙翼缘、正蓝旗顺鑫鑫源3家专门肉牛屠宰企业,提升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做足做细“牛文章”。
2024年以来,围绕肉牛育肥短板,锡林郭勒盟在产业政策、冬季取暖、饲草降本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印发促进半农半牧区肉牛产业发展、扶持肉牛良种繁育、促进肉牛精深加工等方案措施,明确盟级财政计划每年安排1.2亿元,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从基础设施、饲草、农机、育肥等多维度给予补贴,扶持推广“户繁企育”合作养殖模式,并支持育肥牛在盟内屠宰企业精深加工,争取到2025年全盟半农半牧区肉牛舍饲养殖规模达到30万头,做到育肥牛不加工不出盟。肉牛育肥饲料供应方面,扶持本地饲草加工企业,科学合理种植青贮玉米,积极引进和扶持全混日粮生产加工企业,解决饲草料供应价格高的问题,把控好肉牛育肥饲养成本。冬季育肥设施建设上,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取暖方式,解决冬季肉牛育肥棚舍提温问题,确保育肥肉牛持续增膘。
发展肉牛产业,种源问题是关键。锡林郭勒盟大力发展西门塔尔、安格斯肉牛产业的同时,也在加快推进华西牛扩群繁育工作。围绕华西牛产业发展,锡林郭勒盟制定出台《加快形成华西牛产业优势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从扩大育种群规模、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产业链标准体系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加快形成华西牛产业发展种源优势,将锡林郭勒盟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华西牛种源基地。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盟华西牛育种群牛达到2.2万头、核心群牛达到1万头,分别占全国规模的70%和60%;建成华西牛种牛场15处;全盟范围内推广应用华西牛冻精60万剂,占全国华西牛存栏的60%。
牛劲十足,未来可期。如今,锡林郭勒正阔步迈向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