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要闻 兴牧高科演绎“绿富同兴”协奏曲 朱开沟遗址:一把开启北方制陶业文化的钥匙 防沙治沙  一战到底 久久为功 向“绿”而行 乌大高铁建设再提速 内蒙古印发汽车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第1版: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
上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30 日 星期二   01

朱开沟遗址:一把开启北方制陶业文化的钥匙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子旺

朱开沟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朱开沟村。

“朱开”,是蒙古语音译,汉语意为“心脏”。朱开沟季节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至纳林塔注入束会川,再向南流进入牛川、窟野河,后汇入黄河。遗址分布在沟壑纵横的朱开沟沟掌处,在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的范围内,断断续续都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迹分布。

20世纪70年代,经过考古人员4次发掘,这里发现了鄂尔多斯高原最早烧制陶器的窑址,共发现遗迹640多处,共出土文物1250多件。

考古证明,朱开沟文化的制陶业十分发达,这不仅表现在陶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炊、盛贮、食、饮类诸器应有尽有,而且陶器的形制复杂,制作工艺高超。特别是从部分陶器(如方格纹单把鬲)规整划一的形制等方面分析后得出结论。当时,人们正在逐步走出传统的一家一户、自产自给的陶器制作的范畴,已经存在着部分专门制作陶器的工匠(作坊)。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在《试论朱开沟文化》中介绍:朱开沟遗址出土遗存内涵丰富、年代跨度大,陶器群看似包含不同特征的器物组合,细究之下,不同的陶器组合之间还是存在着密切的连带关系,其所体现的应是同一考古学文化,这也是朱开沟遗址最具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之一。

2006年5月,朱开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纳林陶亥镇正在依托朱开沟遗址打造朱开沟文旅事业,下一步将结合文物元素推出更多文具、邮品、服饰等,活态表达历史文化,让游客把“文物”带回家。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