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子旺
后城咀石城址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境内,黄河一级支流浑河北岸的坡地之上,南邻浑河,东、西、北三侧基本被冲沟所环绕,仅东北部的制高点位置与外界相接。城址东西宽约1150米,南北长约1200米,总面积约138万平方米,距今约4200—4400年,是内蒙古地区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防御最为严密的龙山时代石城。
考古人员最初都认为它是一个防御性的工事,属于一个大型的普通的人类聚集地,但是通过比对陕西发现的石峁遗址这个重大考古发现,初步判定应为石峁古国都城之下的次一级中心石城。
石峁,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代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等名录。
“十三五”期间,后城咀石城址被列入“考古中国——河套地区史前聚落与社会研究”项目,在该项目的支持下,通过近5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明确后城咀石城有着复杂、完备的三重防御体系,即由主城垣、主城门以及在主城门两侧设置的与主城垣相接的2座马面构成的第一重防御体系;由瓮城城垣、瓮城城垣上布置的4座台基、2座墩台以及与瓮城城垣外侧毗邻的壕沟构成的第二重防御体系;由外瓮城城墙、城墙两侧马面、台基以及与外瓮城城垣平行布置且与两侧自然冲沟相接的壕沟构成的第三重防御体系。
此外,随着地下通道的发现,越来越清晰看到后城咀石城的防御体系除地面上已见的“双瓮城与三重防御”结构外,还包括隐藏在地下由多条地道组成的、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络系统。在对后城咀石城瓮城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少量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基本厘清了壕沟、瓮城及城门的结构布局,掌握了石城城垣分布、空间结构、附属设施等考古学信息。
后城咀石城址的发掘,应该说基本上完善了以石峁为都邑,以后城咀、白崖沟等为次中心,以下塔、碧村为一般城邑的石城多层体系。对于阐释河套地区以石城为代表的“方国”文明的社会结构具有重要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