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立夏时节,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境内的阿拉岱芒哈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呈现一片生机,黄绿相间的锦鸡儿花绽放在万亩沙地上,小巧玲珑的花苞、娇艳欲滴的花朵如同一个个精致的“小金雀”。徜徉在花海中,不时还能看到附近的村民们在此拍照留念,放声高歌,感受生态之美。
不同于现在的草茂林盛,设立保护区前的阿拉岱忙哈,由于过度放牧,加之干旱少雨的气候影响,植被稀少,风沙肆虐,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人身和房屋安全,着实让人苦不堪言。
当前,扎鲁特旗2024年防沙治沙工程正全面开展。走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乃林嘎查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一垛垛干稻草和草捆绳码放整齐,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拖拉机、打坑机、铲车等大型机械正在压沙,一派繁忙的治沙景象。到2030年,扎鲁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能源建设任务为8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 60万千瓦、风电装机 20万千瓦。项目建成后,植被平均盖度可达到50%。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扎鲁特旗“绿进沙退”实现人沙和谐新画卷,持续以绿色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让百姓生活环境好了、口袋腰包“鼓了”,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防沙治沙仍任重道远,绝不能有“歇歇脚”“松松劲”的念头,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一方面,要坚持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做好“治山理水”文章。另一方面,要坚持内外兼修和重点突破,挖掘好生态产业品牌,扩大生态产品效益,做好“显山露水”文章。同时,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网上网下等宣传方式,呼吁每个人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乐章。